|
|
|
|
2024-07-19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浙江慈溪定向式“共富工坊”促进家门口就业增收 |
吸纳村社区劳动力超300人,实现村民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
作者:
■夏应杰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90 |
|
|
|
|
|
|
近年来,浙江省慈溪市工商联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联动优势,向全市基层商协会、民营企业发出建设定向式招工“共富工坊”的倡议,鼓励基层立足于区域经济和村社区劳动力优势,搭建村企合作平台,畅通村企合作渠道,加快推进低收入群体家门口就业增收,走出一条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乡村振兴的新路。 截至目前,慈溪全市有定向式招工“共富工坊”21家,产值超亿元,吸纳村社区剩余劳动力超300人,实现村民人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集体增收超600万元。 “商会+组织” 联动聚合党建引领力 慈溪市工商联主动与组织部门对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依托基层商会党建工作全覆盖,选优选强基层商会党组织班子,完善基层商会党建工作机制,开展基层商会党建联企促共富行动和企业党员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各基层商会和企业结合自身优势认领当地“共富工坊”建设任务,齐心协力实现商会、企业与村民合作共赢。 慈溪市桥头镇明美“共富工坊”以党建为引领,联合桥头商会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党组织等主体,创新聘任农业领域企业家党员、农技专员为“共富专员”,开展集产、供、销和技术指导于一体全方位帮扶,为低收入农户和残疾农民免费提供种子、病虫害防治、种植指导、安全检测等综合服务。 累计发放种子80余吨、种苗超百万株,服务指导惠及3500余人次,安置残疾人进农场就业10余人,帮扶残障家庭50余户。 “企业+村社” 联动实现资源整合发展 慈溪市工商联与基层商会携手,找准企业订单需求、村社闲置资源、集体增收目标、员工技术所能的交叉点,为企业和村社牵线,为各企业、村社量身定制打造产业赋能式、农旅融合式、品牌带动式、来料加工式、电商直播式等“共富工坊”,既解决了企业生产力不足的难题,又带动农民和低收入群体家门口就业增收、集体资产稳健增值。 慈溪市附海商会、慈溪市附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花木村、东港村共建“溪上稻乡”定向式招工“共富工坊”,采取“村级集体经济+企业”的运营模式,以村集体出土地、企业投入600余万元配置基础设施的合作模式,形成种、产、销联动体系。工坊每年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低收入群体40余人,实现人均月增收超3200元,村集体年均增收超200万元。 “工坊+基金” 联动创新合作活力 为更好解决定向式招工“共富工坊”前期资金来源和村集体经济增收后劲问题,慈溪市工商联与商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探索抱团式联建模式,推动成立共富基金池,用于定向式招工“共富工坊”硬件建设和项目拓展、产品销售等所需资金。 慈溪市龙山镇以辖区内共富区块保障房项目为支点,联合凤浦岙村等10个帮促村共同注资5000万元,依托共富区块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将“安居乐业”共富工坊集中打造成慈溪首个集物业经济、零工市场和低收入增收于一体的工坊体系。据预测,每年可为帮促村增收30万元,真正实现让群众就业有岗位、工作能增收,让村级发展有项目、集体经济有提高,走出了一条“片区抱团基金赋能”新路径,找到了定向式招工“共富工坊”发展“金钥匙”。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