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7-11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对俄合作平台与机制不断完善 |
黑龙江成民企北拓吸睛之地 |
|
作者:
■本报记者刘洁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941 |
|
|
|
|
|
|
盛夏,位于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的俄罗斯国家馆里热闹非凡。客流中既有普通消费者,也有从外地赶来洽谈合作的客商。 自5月正式运营以来,秉持“买全国卖全俄,买全俄卖全国”的理念,俄罗斯国家馆已经签约入馆俄罗斯生产企业上百家,经营商品包含糖果、饮料、海产品等几千个单品。 负责项目运营的黑龙江省俄海宝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晓峰表示,尽管刚刚成立,但企业已接到众多大宗采购订单,“下一步准备在北京、深圳、上海、南京、西安、成都建立俄罗斯国家馆分馆,更好为中国企业提供相关服务。” 作为承担国家对俄经贸重要角色的黑龙江自贸区哈尔滨片区正通过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搭建起一个个对俄合作平台:成立哈尔滨市首家跨境电商快件监管中心,建设完成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开通全省首家RCEP原产地证明打印服务……去年,哈尔滨自贸片区还在俄罗斯设立驻莫斯科投资服务促进中心,为企业提供办公场地、商品展示等外贸综合服务和协助解决外贸信息渠道缺乏等问题。 而在绥芬河和黑河片区,两地凭借区位优势和传统经贸优势,已吸引大量国内企业落户,进而开拓和深耕俄罗斯市场。 在黑龙江,聚焦国家向北开放新高地这一战略目标,正在让这一传统对俄经贸大省快速成为全国民企向北看的吸睛之地。 不久前,一场由哈尔滨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徐伟主持的专题座谈会聚集了哈尔滨和青岛两地有意开拓俄罗斯市场的企业家。一年多以来,哈尔滨市工商联已经组织过多场类似“加强商协会组织间合作、提升对俄合作机会”等主题的活动。 上合及“一带一路”绿色建筑产业联盟负责人、青岛哈尔滨商会党支部书记刘春生在会上介绍了该联盟情况。市工商联与该联盟就发挥平台优势,进一步加强两地交流合作,助力哈尔滨民企拓宽贸易发展路径、链接国际国内资源、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引进培养专业人才,有效发挥对俄合作和农业发展优势,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双方一致认为,应发挥商协会优势,利用好海外商协会组织的协同作用,助力产业项目更精准、更便捷、更安全落地海外,助力两地企业充分融入全球大市场。 徐伟表示,哈尔滨目前在对俄合作中占据着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哈尔滨市工商联成立的对俄合作专业委员会占据着对俄贸易人才优势。而接待来自全国各地寻找对俄发展新机遇的民企以及商协会已成为哈尔滨市工商联的日常工作主题之一。去年年底,由哈尔滨市工商联主办、哈尔滨市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承办的“百会千企”边疆行暨2023首届哈尔滨商会会长年会举办。来自全国各地300余位行业商协会会长及民营企业家齐聚冰城,共同探讨对俄合作的北拓机遇。 据悉,由黑龙江省工商联主导的一家对俄产业商会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中。深耕俄罗斯市场30年的轩辕集团执行总裁薛海龙表示,不仅是哈尔滨、绥芬河、黑河这样的自贸区,黑龙江省其他沿边地区正积极行动起来,希望共同构筑起向北开放新高地。 拥有抚远、同江两大对俄交通通道的佳木斯市通过创新搭建对俄合作平台,不断拓展俄罗斯市场。一年来,佳木斯市已在莫斯科市、哈巴边疆区等多地举办企业合作交流对接会,带领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开拓俄罗斯市场。2023年,实现中俄物流合作项目签约额50多亿元人民币。 为更好发展民营经济,佳木斯市还在全省首设专门机构,聚焦服务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机制不健全这一根本问题,在“统筹”上下功夫、在“精准”上做文章,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选调业务骨干组建佳木斯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内设7个服务部门,专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解决服务民营经济职责交叉,谁都可以管、谁都管不到位问题。 不断完善跨境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连续举办中俄博览会,搭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平台……这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让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登上新台阶。 截至目前,黑龙江省拥有对俄贸易企业超1000家。2023年,全省对俄贸易总额高达2100多亿元人民币,增长13.5%,位列全国第2位。今年前5个月,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总额达到943.2亿元,同比增长15.3%,占全国对俄贸易总额13.8%,贸易额增幅高于全国9.2个百分点。 黑龙江省商务厅对俄经济合作处处长付正艳表示:“当前俄罗斯‘向东看’战略与黑龙江省构建向北开放新高地战略高度契合,省商务厅将统筹贸易、投资、通道和平台建设,主要从发展边境贸易、扩大保税贸易、拓宽国际货代业务以及建设外贸集疏运服务体系等方面发力,加快构建‘买全俄卖全国、买全国卖全俄’格局,有序推动双向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