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6-26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实施年轻一代健康成长工程 |
宜昌市协同推进企业代际传承与转型升级 |
|
作者:
■马翠琴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805 |
|
|
|
|
|
|
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工商联把加强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简称“年轻一代”)教育培养作为促进“两个健康”的重要着力点、发力点,实施年轻一代健康成长工程,跟踪教育培养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年轻一代,促进企业代际传承与转型升级协同推进。 开“析理之方”思想育苗把方向 讲清政治理,将政治认同内化于心。宜昌市工商联在青海海北州原子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汶川映秀等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20场次,组织年轻一代参加“重走长征路”“重上井冈山”“再访韶山冲”“追寻红船情”等红色教育活动15次,引导年轻一代赓续红色血脉,增强政治定力。打造“滨江联学”理论学习平台,举办党的二十大精神暨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培训,引导年轻一代继承发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光荣传统。 讲实奋斗理,将传承引领固化于制。针对年轻一代投资方向不明、创新动力衰减、发展信心不足等问题,宜昌市工商联定期召开经济形势报告会,引导年轻一代把握形势、坚定信心。举办企业家创业分享会,邀请人福药业董事长李杰、市医药健康商会会长徐良国、市企业纳税人服务协会会长贾文琼、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虢富贵讲述创业奋斗历程,泰和石化董事长章文忠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传授实战经验,鼓励引导他们将个人梦、企业梦与中国梦凝聚在一起,引导敢闯敢试。 讲透责任理,将责任担当实化于行。宜昌市工商联引导年轻一代积极参与光彩事业、“万企兴万村”行动,在投身公益事业中体现责任担当,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实现自我发展。承办全国“万企兴万村”中部片区座谈会,引导1368家企业(商会)投资386亿元助力乡村振兴,3个项目被认定为省级实验项目,6名企业家获评全市最美乡村振兴带头人。组织年轻一代积极参加“我为群众办实事”,共同缔造社会治理等活动,贡献青商力量,诠释责任担当。 开“学习之方”精准选苗夯基础 强化思想引领。宜昌市工商联制定《宜昌市民营经济人士思想状况综合分析研判实施办法》,健全与年轻一代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年轻一代思想状况,帮助解决思想困惑、实际困难。把年轻一代紧紧团结在党委和政府周围,指导商会注重培育和发展青年党员,打造“党建领航·青春闪光”党建品牌,推进年轻一代政治事业“双传承”,引导年轻一代积极向党靠拢,商会党支部中青年党员占比30%以上。 加强宣传选树。宜昌市工商联大力弘扬宜昌楚商精神,在《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和《正芳华》专栏开展“宜昌十大杰出楚商人物”“身边的诚信楚商”等专题报道,拍摄10期“总裁说品牌”宣传片,在首届宜昌楚商大会期间举办6期“约大咖”访谈。积极推荐年轻一代参与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五一劳动奖章、青年五四奖章等重要评选表彰。9名年轻一代获评全国青年文明号、宜昌市“新时代十大杰出青年”、宜昌楷模。 加强政治安排。宜昌市工商联拓宽年轻一代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管理渠道。同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年轻一代发展为党员,在工商联和商会的领导班子中适当增加年轻一代比例,工商联执委会中,45岁以下企业家执委共占比30%。积极推荐优秀年轻一代作为“两代表一委员”,49名年轻一代成为市区“两代表一委员”,为发展建言、为民生发声。畅通安商护企“e通道”,推荐12名年轻一代担任营商环境监督员、纪委监委特约监察员、检察院听证员。 实施“青蓝接力”。宜昌市工商联注重规划统筹引领,与宜昌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等联合印发《“菁英计划”培育工程2018-2022五年行动方案》《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成长工程实施方案》,制定《加强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教育培养工作的若干措施》。储备人才资源,扩大选人视野,建立健全年轻一代数据库,以“民企二代”和“创一代”为主体,遴选1082名“潜力股”和“绩优股”,实行跟踪培养、动态管理。 同时,宜昌市工商联建立亲清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畅通党委政府与年轻一代沟通交流渠道,联合税务局举办税企“后浪”“青力”共创强产兴城春风行活动,通过“宜昌税企青年开放日”,税企“面对面”等形式,沟通税费问题。聘请9名年轻一代为“优化税收营商环境观察员”,在市新生代企业家商会设立“宜昌税务青年助企乐企流动站”,10名青年企业家与10名税务青年干部“结对子”,引导年轻一代在实践中锻炼,在交流中提高,推动“后浪”乘风破浪。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