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06-24
2024-06-24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友友利鸿:“硬核”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

作者: ■周明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57
    
    清晨,城市在夜晚的沉寂中苏醒过来,沐浴着轻柔舒展的风,重庆友友利鸿玻璃有限公司(下称“友友利鸿”)总经理、曾获重庆市劳动模范称号的李宜骏,走进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品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添翼赋能。”李宜骏介绍,公司积极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宝贵机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用创新“敲开”新质生产力的大门,不仅提升了公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新”提“质”
    用实力诠释创新与活力
    位于重庆万州化工园区的友友利鸿是一家集节能环保玻璃和安全玻璃领域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
    “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带动产品创新和生产经营模式创新,以新质生产力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李宜骏有亲身体会。
    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2019年初,公司组织30余人的技术团队启动新型隔音中空玻璃项目研发。在万州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研发团队通过大量实验,对隔音玻璃夹层填充材料选择、中空玻璃声学结构等进行长达一年多的技术攻关,研发团队一共选择比对了11种新型聚乙烯醇缩丁醛材料、设计玻璃成品制备工艺方案5套,开展性能测试研究200余次,从中挑选出最合适的隔音介质材料,设计出优异的隔音玻璃结构。研发样品经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检测,其空气隔声性能(dB)测试结果为Rw(C):46,达到6级最高等级。当年12月,友友利鸿研发的“一种马路隔音中空玻璃”获中国建材与家居行业科学技术奖创新类三等奖,实现万州建材与家居行业该奖项零的突破。目前,该产品技术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以“新”提“质”,激活发展新动能。近两年来,友友利鸿紧紧依托李宜骏劳模创新工作室,深耕新材料技术研发,先后参与起草国家标准2项,编制工程建设行业团体标准4项,申报发明专利5项,取得实用新型专利权24项、软件著作权13项、外观设计权5项、完成国家科技成果登记17项,9项科研成果被列入2019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重庆市技术创新指导性项目推荐目录。其科研成果《低碳生态型绿色建筑材料设计与研究开发》重点课题获国家行业科研成果一等奖。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李宜骏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认定为“2022年重庆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示范工作室”,2023年被评为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友友利鸿也先后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用实力诠释创新与活力。
    以“质”催“新”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切片、磨片、抛光、钢化、清洗……走进友友利鸿生产车间,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有序作业,机器臂在生产线上灵动挥舞,一块块闪耀着光泽的玻璃在机械手臂重复抓取、翻转、移动等动作中制作而成。
    “现在除了技术工种的一些操作需要人工之外,大部分生产工序都由机器代替。比如四边磨生产线,以前要8个人,现在除成品下架、入库外,全部实现自动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一个人就能搞定。”车间副主任李雪松从友友利鸿建厂就来到公司上班,刚进厂那几年,公司生产主要是靠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误差也大。如今,不仅磨边洗片工序和中空玻璃等重要产线全部实现自动化,而且工艺技术创新涵盖了从产品前加工到产品下线的各个环节。
    “公司发展得好,我们也越干越有劲。”李雪松笑着说,刚进厂那两年,他每个月只有2500多元钱的工资,如今他的年收入早已突破了6位数。3年前,因为表现突出,公司还奖励了他一台10多万元的小轿车。
    “用创新敲开新质生产力的大门,以‘硬核’科技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带来的是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大幅提升,以及生产成本的明显下降。”李宜骏深有感触地说。创新实力的“节节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目前,公司订单已经排到今年9月底,所有工序均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产能最大程度释放,努力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春天”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