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6-24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理性看待数字人电商直播利弊 |
|
作者:
■何翠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35 |
|
|
|
|
|
|
数字人直播可谓利弊兼具。对数字人直播的分化态度或许也意味着差异化竞争的开始。如何看待数字人电商直播的利弊,适当应用其优势并规避其劣势或许是一种应有的理性。 今年“618”直播成为电商的重头戏,而数字人亮相电商直播间成为一大看点。 “618”期间,京东发起了一场特殊的“总裁数字人直播”活动,超18家品牌总裁化身低价福利官、爆品砍价员等,为用户送上多项重磅福利。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言犀数字人已累计服务品牌超5000家,带动商业交易总额超百亿元。京东消费与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618”期间,京东的数字人主播直播时长超过了38万小时,用户互动次数超过400万次。美团官方酒店民宿类目直播间也在使用数字人直播,该直播间显示有8.65万人看过,所售产品主要是酒店券等偏介绍性的标品,主播可以自动介绍商品卖点。 数字人直播成为看点的同时,争议也逐渐增多。有观点认为,数字人电商直播现已经处于风口。数字人制作成本降低,便于普遍的推广与应用。原来制作一个数字人上百万元,随着大模型与数字人结合且技术逐渐成熟,数字人制作成本不断下降,现在制作一个数字人的成本已经降低到几十到几百元。 尽管数字人直播备受关注,但与真人主播相比,数字人直播的商品交易额转化率仍不确定。据了解,有的直播间成交转化率提升48%,有的仅提升9%。有观点认为,与真人主播相比,数字人虽然很逼真,也有互动性,但是细微表情和动作还是有僵硬和不自然感,口型难以对上。数字人主播虽具有不间断直播的优势,但仍缺乏真人的灵活与创造力。 数字人直播可谓利弊兼具。作为虚拟产业在商业领域的一个应用分支,数字人直播发展前景如何,取决于人们如何理性利用其优势以及规避其劣势。如跨境电商,由于时间差,晚上可以启动数字人电商直播,可能会带来事半功倍的作用。而虚拟数字人具有一定的娱乐特征倾向,其产业长链条的延伸多用于动漫与游戏等行业。事实上,对于知识普及以及常识型宣传,虚拟数字人就有一定的相对优势。另外,虚拟数字人对于品牌打造也具有一定影响力。虚拟数字人也是个人IP品牌的一种扩展,更重要的是在于怎么应用。 但在社交电商领域,可信度、内容的创新与互动、社交自然真实的场景等,这些都是虚拟数字人难以替代的。对于可信度来说,企业家或CEO信誉度更高,他们采用虚拟数字人直播具有一定的优势。而普通人打造数字虚拟人,其品牌与信誉度则需要较高时间成本。而且,对名人数字人的盗用也将给数字人直播的应用监管带来考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的《北京市直播带货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提出,除了直播带货人员要遵守相关规范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的虚拟形象也必须“守规矩”。 目前对于数字人直播,平台态度不一。近日,腾讯视频号发布《视频号橱窗达人“发布低质量内容”实施细则》修订意见征集通知,拟限制数字人直播,细则还在意见征集阶段。有观点分析,对数字人直播带货持分化态度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交内容型电商更强调人际社交与情感链接,如视频号会更乐意提倡真人视频,确保人际社交,为后续可能的口碑营销场景创造真人口碑。 笔者认为,对数字人直播的分化态度或许也意味着差异化竞争的开始。如何看待数字人电商直播的利弊,适当应用其优势并规避其劣势或许是一种应有的理性。当然,虚拟数字人本质上是虚拟产业的一部分,这也取决于社会对于虚拟产业的接受程度。《2024年中国虚拟数字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3年我国虚拟人带动的产业市场规模为3334.7亿元,核心市场规模为205.2亿元,预计2025年分别达6402.7亿元和480.6亿元。总之,数字人电商直播利弊兼具,需理性的态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