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5-31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数字金融发展质效与安全并行 |
|
作者:
■董潇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874 |
|
|
|
|
|
|
在自身发展需求和互联网企业“夹击”之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行业共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前不久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再次对数字金融领域提出明确目标。 业内专家一致认为,数字金融在促进金融资源高效配置、提高金融触达和服务效率、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与便捷性及推动数字经济创新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价值。 引导机构加快转型速度 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市场覆盖率65%、各级“专精特新”企业融资余额超2400亿元、服务科技领域上市拟上市企业突破13800家……在日前福州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暨成果展览会上,兴业银行生动展示了近几年在融入数字中国建设方面的创新成果。 服务科技创新,需要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兴业银行将数据作为企业的“第四张报表”,创新推出“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依据数据资产评价企业,对科创企业科技人才、知识产权和科技创新实力等实现精准量化识别,将技术“软实力”转化为融资“硬通货”,帮助近6000家中小科技企业成长为行业翘楚。 无独有偶。定西市是全国首个国家级马铃薯批发市场,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审定命名“中国马铃薯之都”。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以淀粉加工为主业的重点龙头企业。从上游农户、核心企业到下游经销商,再到政府监管,面临产供销信息不对称、运营管理效率低、监管困难等难点。建行甘肃省分行针对这些难点,通过依托龙头企业搭建农业产业链平台,将马铃薯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与政府监管整合到一个平台,既帮助核心企业稳定原材料供应,也为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户提供稳定销售渠道,为政府提供及时准确的产业监管数据。同时,银行将结算、信贷等金融服务嵌入交易各个环节,使传统马铃薯种植变成订单生产,普通的种植户凭借订单就可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不只是银行机构,国内不少保险机构近年来也在加快“保险+科技”改革步伐,借助新兴科技力量,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寿寿险福建分公司创新推广“乡村振兴保”线上保险平台,通过该平台服务人员可以设计形成定制化的线上保险小店,上架各种适用的标准普惠保险产品以及服务,并可将保险小店二维码投放至所负责的行政片区。群众有需求时,只需要扫描对应保险小店二维码,按照界面引导提示,简单几步操作就可以在线完成投保,实时拿到电子保单,获得保险保障。如有进一步沟通需求,还可以通过平台直接联系到服务专员进行一对一交流咨询,体验良好。 筑牢数字风险底线 筑牢数字风险底线是确保数字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专家建议,筑牢数字风险底线需要从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安全、跨部门协作、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合力共同保障数字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对于金融行业而言,首先应制定明确的数字金融风险管理战略,确立数字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金融机构的整体战略规划中。某国有银行风险部相关负责人称,应设立专门的数字金融风险管理团队或部门,负责全面评估、监测和控制数字金融风险。 《指导意见》指出,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终端业务,拓展线上渠道,加强线上线下业务协同。健全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金融监管体系,增强数字化监管能力和金融消费者保护能力。为此,多家金融机构从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监测、防范和应急处置等环节纷纷做出创新。 建行吉林省分行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技术,依托“建行e链”供应链服务平台,将金融服务深度嵌入供应链场景,为一汽大众量身定制服务方案,有效盘活了上游供应商持有的订单和应收账款,实现了核心企业不兜底,链条上下游企业无需抵押、无需报表,仅凭核心企业订单实现融资的可能。将信用体系从核心企业“主体信用”拓展至基于交易的“物的信用”和“数据信用”,降低链上企业融资准入门槛,延伸金融服务覆盖面。同时,利用供应链交易数据,精准判断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效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上述风险部负责人还强调,需加强合规性建设,确保金融机构在数字金融领域的业务活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图)建行苏州分行紧跟苏州市数字乡村建设步伐,着力推动乡村治理的数字化赋能,积极探索乡村信用体系模式的创新,打造了“数字乡村智慧永联”等现代化乡村样板,探索出了一条新金融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的可持续、可推广之路。图为永联村村民在天天鲜超市体验数币支付场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