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05-29
2024-05-29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枣庄市市中区:着力推动区域工业倍增

作者: ■张兵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40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坚定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兴区、城建立区”战略,锚定“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开展“三个一工程”建设,即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开展项目建设“一号发展工程”,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为推动枣庄市工业倍增注入强劲动能。
    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
    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市中区牢牢抓住双招双引这个经济工作的“牛鼻子”,精准发力、高位推动,确保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抓实抓牢、抓出成效。
    市中区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市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出台《市中区招商引资“百日会战”实施方案》等指导文件。组建区级招商专班、10条产业链工作组和6个区属重点国有企业招商组、11个镇街招商分队,形成“招商专班+产业链组+招商小队”专业队伍,组织招商引资“百日会战”,综合采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节会招商等多种形式,一批链主企业和优质项目相继签约落地。
    2023年,市中区共实施省市区重点项目82个,项目个数、总投资、年度计划投资分别增长3.8%、45.8%和24.3%。据了解,2024年,市中区目标实施省市区重点项目110个,其中省级重点项目16个。
开展项目建设“一号发展工程”
    市中区树牢“项目为王”工作导向,把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发展工程”,进一步深化实施全生命周期服务。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健全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联席会议推进、“红黄蓝”三色通报等系列制度。明确28名区级项目服务专员和77名项目推进专员,全覆盖帮包133个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并从严从实对帮包情况开展“背对背”评议。
    项目建设全面提速。目前,市中区3批37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38亿元。泉为异质结一期、魔意智能制造中心等55个项目实现竣工,三维汉界机器人、新远大矿用锂电设备等项目加快推进,省市区三级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36.9亿元。
    同时,市中区在项目建设中树立法治思维,积极开展涉案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落实工作。大力推行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备案制度,用好用活“亲清e码”智慧监督平台,对检查频次、执法情况、处罚金额等信息及时掌握,实现执法检查动态跟踪、全程监督。常态化开展“百名科长大家评”“百名局长大家评”,延伸开展“行业部门规上企业评”活动,对于在项目服务中“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以及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行为,一律依规依纪严肃处理。
    加强构建亲清关系。市中区围绕“枣联枣好看市中”服务品牌创建,利用非公有制企业座谈会、“枣联枣好”大讲堂等形式,联合相关部门服务企业发展,保护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助推党政干部和企业家双向建立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
    市中区大力推行“沉浸式”倾听、“代入式”协调、“延伸式”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最大支持、最优服务和最佳环境。
    健全完善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市中区扎实开展联系服务企业遍访活动,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服务”,实现企业诉求收集、交办、督办、回访闭环。
    成立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专班。聚焦发展所需、企业所急、政府所能,市中区提出“不说不行、只说怎么行”,全面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需要的土地、政策、能耗、环评和基础设施配套,切实让各项要素资源供给更精准、更有力、更可及。
    牢固树立服务企业意识,市中区拓展“无证办”和“免证办”,推进“一件事”和“直达快享”经验做法,做到更多事项“一网通办、一窗联办、就近即办、异地可办”。
    强化企业培育。市中区常态化举办企业家专题培训、组织企业家外出参观学习,进一步做强龙头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力争培育出更多瞪羚企业、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
    健全激励机制。市中区修订完善《关心关爱企业家十条措施》,为优秀企业家发放服务“绿卡”,开展联系服务企业遍访活动,努力打造速度最快、服务最优、效率最高一流营商环境。同时,每年召开企业家大会评选表彰先进企业和企业家,并为此举行升旗仪式,积极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成就企业家的良好风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