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5-22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旅游业转型升级需要“全域”发力 |
|
作者:
■龙敏飞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85 |
|
|
|
|
|
|
今年“5·19中国旅游日”云南省主会场活动暨启动仪式日前在建水县举行,活动主题为“畅游中国,幸福生活”,旨在进一步提振旅游从业者信心,激发旅游市场消费潜力,促进文化和旅游市场快速恢复和发展,实现全民共享“5·19中国旅游日”。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拍照打卡、吃喝娱乐等浅层次的体验,而希望得到全感官、多触发的休闲式体验。遗憾的是,我国旅游业还存在着诸如景区景点或千篇一律,缺乏增值体验;或人满为患、拥堵不堪;或山寨频出、目光短视等结构性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游客们旅行体验,也制约着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这一行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在此背景下来反观此次活动,便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价值。在活动现场,滇南乡愁之旅的推出,儒学之旅、米轨时光之旅、传统民居体验之旅的开展,“生物多样性课堂的魔法雨林学院”“行摄彩云南——东川、元阳、建水摄影之旅”“茶马古道的追溯之旅”等10条旅游线路的发布……一条条精品线路的推出,将云南特色凸显得更加鲜明,让云南魅力展现得更加具体,也可让游客们更好地感受与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精品线路的设计与推荐,可谓打造全域旅游的现实缩影。何为全域旅游?根据文化和旅游部2017年印发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全域旅游就是把一个区域按照一个景区的标准来规划建设,是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这样的理念,如今也在全国多地复制推广。几乎每一次假期前夕,全国多地都会适时推介一些精品旅游路线,以满足不同群体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这些现实足以证明,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共同做大文旅蛋糕,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旅游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而全域旅游则是很好的突破口。以全域旅游走在前列的浙江为例,其在2016年就召开了全国第一个全域旅游现场会,2018年又发布《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22)》。在各方的努力下,《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成果发布》显示,浙江在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占32席,前10席位中占7席,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浙江打造全域旅游结出的硕果。全域旅游可以连点成片、串珠成链,理应成为各地协同发展、抱团发展的共识与路径。这对全国各地来说,都具备极大的借鉴价值。 当然,全域旅游不是处处建景区景点,而是要有全局思维、一盘棋的意识,并结合地方实际突出特色,让每一位游客都能“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如此才能更好地激活旅游市场的生命力,推动旅游产业更好地转型升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