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04-24
2024-04-24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发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独有优势

作者: ■张明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85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文化产业具有融合性、创意性特征,其附加值高、吸纳就业广,挖掘乡村特色文化成就特色产业,就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有独特优势。将乡村潜在资源转化为市场接受的文化产品,能让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同时,以文化产业发展带动乡村美学普及和教育,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可以提升农民文化素养,让物质和精神生活都丰富起来。
    在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首先我们不能盲目强调产业,而应因地制宜挖掘当地文化,必须意识到,文化是根本。只有乡村文化振兴才能产业振兴,推动文化强国、农业强国,促进乡村文化资源活化应用和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第二,要深刻理解到,乡村的文化血脉,不能脱离培育乡村文化的乡土乡情。必须发挥文化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打造乡村文化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机械化照搬城市模式和低水平复制他人经验都不可取,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开展农业非遗、传统技艺、手工绝活、特色美食等进行数字化影像记录、复原传播,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沉浸式文化体验产品。
    目前打造乡村文化品牌的诸多做法中,经常存在产权不够清晰,缺少战略性规划的问题。应高质量制定一批农业品牌标准,建设一批农业精品品牌,搭建一批宣传推介平台,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打造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如开展“一县一IP”品牌推介、文化赋能品牌关联创意营销等活动,通过打造农业区域公用品牌,打通产业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202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中提出:培育“种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餐饮门店”模式,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加快推进地方预制菜基地建设,充分体现安全、营养、健康的原则,提升产品质量和配送标准化水平,因此,乡村振兴的产业化发展,重点要把新农村建设从“国人粮仓”向“国人厨房”“世人餐桌”转变。
    第三,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必须要解决人才问题。这就要求建立有效机制,调动企业、社会组织、高校、文化工作者等多方力量广泛参与,从科技、信息、创意、市场、金融等环节以专业人才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同时,还要加强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和支持,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经营主体积极性,以重点产业项目为载体,促进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形成农民主体、企业推动和人才汇聚的合力,做强产业发展大文章。
    此外,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延展开谈,产业化如何才能真正带动乡村振兴?有一条逻辑路径可以参考,就是以龙头带产业、以文带旅、以旅带商、以商带产、以产带兴。以文带旅,就是以乡村生活文化带动乡愁游、田园游、休闲度假游、研学体验游,把城里的消费者带到农村来;以旅带商,就是旅游的同时,吃、住、玩,促进购买,开心消费,拉动收入增长;以商带产,就是用消费带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融合产业互联网,形成长期可持续消费,进而实现产消数字化、一体化;以产带兴,就是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在此过程中,民营企业量大面广、机制灵活,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村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重要活力之源。而全国兴起的“万企兴万村”行动,能够有效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市场化机制将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引入乡村,促进供给需求的良性循环,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推动力量,随着支持乡村振兴政策的落地、农村基础设施的提升、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完善,乡村巨大的内需市场也将为民营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加快转型升级提供宽广舞台。
    但是,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必须统筹兼顾市场规律与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民营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的积极性。各级乡村振兴关联单位要把民营企业和“万企兴万村”这股有生力量发挥好,引导民营企业综合考量自身特点和优势、农村的资源禀赋、市场行情等因素,从而真正走出一条互惠互利、富有特色的村企共建共赢之路。
    (作者系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工商联主席)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