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4-22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买啥不买啥”要尊重市场顺其自然 |
|
作者:
■李富永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186 |
|
|
|
|
|
|
最近,全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商日本丰田向中国华为采购智能驾驶系统一事,引起了国内车圈的热议。对华为而言,拿下丰田这个巨头,意味着其他外资大厂也会接踵而来。 但也有人感到不解,既然连外国巨头都已经对华为“交出灵魂”了,为何国内诸多本土电动汽车制造商,诸如小米、蔚来、理想、小鹏以及比亚迪等,至今还未采用华为的智驾系统,而是选择与英伟达合作另起炉灶? 智能驾驶技术是智能汽车的灵魂,全世界至今真正能够独立研发智能驾驶系统的企业,目前只有美国特斯拉、英伟达、英特尔以及中国的华为。华为是国内唯一打通智驾全技术链条的厂商,且无论辅助智能驾驶系统还是座舱系统,都是搭载自研的芯片。 独立研发出中国自己的智驾系统,这是华为在改变中国信息产业“缺芯少魂”方面又一重大成果。但华为研发出中国唯一的智能驾驶系统后,国内电动汽车厂家是否都必须采用?这在车圈内争议极大。 日本丰田并没有选择美国的英伟达,而是选择中国的华为,说明在这个领域跨境的合作贸易还是遵从商业规律的,是讲究国际分工的。国内厂商在遭受美国政府处心积虑的芯片封锁背景下还能够与英伟达合作,这是寒潮大环境下难得的微弱暖流,应该对此保持清醒才是。 因此,其他企业基于英伟达芯片基础上研发自己的智能驾驶系统,行业内彼此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的。华为一直声明自己不直接造车,为的是要避免形成全方位的竞争关系。如今,华为在智能驾驶方面代表中国率先成功,这几乎与华为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改变中国受制于外国技术的情况堪有一比,但也有所不同。智能驾驶的研发呈现多元化格局,有一定的市场性和竞争性,国内厂家可依据各自的市场策略自由选择。 日本丰田选择华为智驾系统,这是出于扭转在中国市场销售份额接连下滑的考量,与中国先进技术合作,这是共赢,而不是“失去灵魂”。不仅如此,在此之前,丰田推出的BZ3电动汽车,配备的是中国厂家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同样也不是“失去灵魂”。在电动汽车领域,日本丰田明显落伍了,为留在中国市场而选用中国的配套产品,虽然无奈,但毕竟是基于自身需求商业考虑,谈不上“交出灵魂”。 牵手华为的外资汽车厂商还有奥迪,如同国内厂家接入鸿蒙有利于摆脱对外国技术依赖而不被同行掌控命脉一样,与先进技术合作是共赢而不是“失去灵魂”。既然外资厂家都不以国界为限,国内就更没有必要试图影响企业的市场决策。 凭借真功夫,华为最终定会将中国市场变为主场。最近,采用华为智能驾驶系统的问界M9车型,在出厂前进行了无人驾驶的道路测试,这可是独此一家。相信这样的本领定会在这个领域所向披靡。 至少,丰田等外国车企通过华为智驾赋能后,很可能挽回颓势。让原本希望由此获得更大空间的国内厂商不得不考虑在这方面跟上丰田等,也未可知。总之,要尊重市场、顺其自然,而不是去施加压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