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04-10
2024-04-10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推动村企融合 实施项目兴村

云南元江县特色帮扶端起“金饭碗”

作者: ■本报记者马蕊通讯员王江明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53

    日前,记者从玉溪市工商联了解到,自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以来,元江县民营企业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以产业振兴为重要基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开展特色帮扶 推动村企融合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元江县采取“公司+基地+村集体+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密切企业与村集体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81家企业与81个行政村签订“万企兴万村”帮扶协议,推动村企建立合同契约联结、生产要素融合、互利共赢发展机制。
    同时,注重抓主体及产业龙头企业培育,持续打造元江县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开路先锋”。据悉,2023年该县农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1024户、31户、242户,共计有效带动农户28548户,通过用工、收购原材料等方式带农增收10644万元。2023年开展新建、改扩建和提质改造等基地164个,认定县级基地179个、市级基地34个,该县农业基地达1683个,有效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此外,积极推动电商赋能乡村振兴,截至目前,该县电商主体达100余个,直播带货,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助推元江农特产品更好地走向全国市场。
    立足优势产业 实施项目兴村
    “元江县工商联在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根据帮扶村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和发展需求,引导企业找准自身优势的契合点实现村企共赢。”据介绍,元江县农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让该县释迦果从零星栽培逐步转入规模化和商业化种植。目前,该县释迦果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投产3000亩,实现产量2400吨、产值6600万元,辐射带动新平、红河、元阳等周边地区发展2万余亩的种植面积。带动农户788户,每年季节性用工达1.5万余名,成为带动农户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
    云南万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机制,从“万企帮万村”到“万企兴万村”,通过土地流转转型、建强产业基地、劳务定向对接等方式,促进企业增效、集体增收、村民增富,以村(社区)组为单元与公司签订芦荟种植合同面积2000多亩,受益375户1875人,公司已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元江县景恒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则以支部共建、村企共建为着力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共配送各类农资产品500余吨,惠及群众400余人,实现销售收入15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创收8万余元,为村民节约生产成本12万元。76家村办公司实现经营性收入3013万元,81个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
落实服务保障 多措并举助提升
    “产业投资持续加大,去年到账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项目的资金3822万元,占比73.91%。”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元江县依托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分行业、分领域定期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
    元江县工商联通过调研累计收集融资需求34条,297户企业入驻“云南融信服”“云南政企通”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助力企业发展。元江联社用活用足小额信贷、“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整村授信等金融政策,2023年助力乡村振兴累计发放贷款2460笔28734万元。农行元江县支行优化信贷结构,落实推广“联企兴村贷”产品模式,2023年2户创新型企业贷款600万元,国家能源绿色信贷项目贷款3248万元。农发行元江县支行积极创新探索信贷支持模式,2023年累计发放各项贷款25808.22万元,以政策性金融活水服务民营经济。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