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4-10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企业科创技改迎来金融政策利好 |
|
作者:
■何翠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73 |
|
|
|
|
|
|
中国人民银行4月7日宣布,在整合原有科技创新再贷款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的基础上,设立额度5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旨在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新设立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发放对象、利率、期限等与原有的两个专项再贷款一致,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金融机构。 据了解,在2022年4月创设的科技创新再贷款以及2022年9月创设的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的存续状态为“到期”。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一共17项,余额为7.5万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将成为第18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今年3月6日,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要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效能,央行将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是对原有科技创新再贷款和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的政策接续与完善,激励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可以预测,这将对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技术设备升级改造带来持续稳定的利好。 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央行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如5000亿额度完全使用,可撬动8300亿元左右的信贷增量。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利率1.75%,与现有的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利率一致,充分体现了货币政策引导结构优化的导向,让金融资源更多倾向于企业技术创新与设备改造更新等,这也意味着科创企业和技改企业的融资机会增加、融资成本降低、融资负担减轻。 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将助力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此举措有利于加大对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有利于落实国内新一轮设备更新改造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经济发展动能转变,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激励各大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以问题为导向解决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此同时,可以促进制造类实体企业破局。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对实体经济、新兴科技产业和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持,科技创新等融资需求有所改善,截至今年2月末,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科技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4.2%、18.5%和21.4%。笔者认为,确保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再好的政策也需要完善落实环节,如加强贷款项目的审核、避免空壳项目套取资金等,仍是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这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实的关键之处。 可以预见,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将极大激发科创企业、技改企业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也将对整个社会经济转型升级起到推动作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