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04-03
2024-04-03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突出抓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和消费帮扶

成都市工商联深入推进蓉商促共富行动

作者: ■本报记者陈明 通讯员 苏显中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59
    日前,由四川省成都市工商联主办的“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实现高质量发展活动”在成都举行。会上,成都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为结对帮扶白玉县和色达县的8家商会和企业代表授牌。
    据成都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成都市工商联致力于组织各区(市)县工商联、150个商会及企业分别结对帮扶39个欠发达县域,以消费帮扶为重点,促进帮扶县域经济发展。
    成都市工商联创新“万企兴万村”行动“1+3+5+N”工作模式,紧扣乡村振兴工作主线,在全国率先打造“联成e家”消费帮扶平台,积极推广“乡乡到家”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品牌项目。截至去年底,成都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入库民营企业3907家,“兴村”总数2102个,“兴村”项目4530个,投资总额519亿元,走出一条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成都特色之路。
    今年,成都市工商联将深入推进蓉商促共富行动,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深度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踊跃投身乡村振兴和光彩公益事业。召开“万企兴万村”工作部署会,指导区(市)县工商联、直属商会、民营企业与全省39个欠发达县结对,突出抓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和消费帮扶。聚焦帮扶企业主责主业和帮扶县域的资源禀赋,做优做强“乡乡到家”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品牌项目。
    把产业帮扶作为托底性帮扶的关键结对帮扶,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才是根本。
    据色达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勇介绍,成都市温江区工商联把产业帮扶作为托底性帮扶的关键,依托温江区医药健康、绿色食品、现代都市农业三大地标产业优势,推进色达县中藏药等特色产业对接融入温江区“3+6”现代化产业体系,带动色达县更好实现特色资源开发、产品加工、市场运营。
    温江区直接投资834万元帮助色达县完成2300亩山莨菪种植,协调成都第一制药有限公司签订山莨菪种植、加工、销售协议,采取温江区提供医药技术指导、当地农牧民种植、医药企业收购加工的模式,实现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双丰收”;推动色达县国有企业与成都金星啤酒合作开发黑青稞精酿啤酒,利用温江区生产线对色达特色青稞进行精深加工。
    嵌入高质量产业链。针对色达县农牧产品质量不高问题,结合温江区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和色达县产业发展实际,温江区工商联积极对接省级主管部门和有关认证服务机构,帮助色达地区民营企业完成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色达牦牛、牧草燕麦、青稞等产品有机认证。
    成都市武侯区坚持产业共兴,把产业驱动作为提振白玉县经济的重要抓手。2023年共实施6大类19个项目,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5262.67万元,重点实施河坡手工艺文旅融合示范园区建设、白玉县赠科乡商业综合体以及县人民医院能力提升改造项目等重点项目。
    武侯区工商联立足白玉县特色农牧产品资源,举办“武侯区助力白玉县乡村振兴助农公益活动”和“奉献武侯爱心、义购白玉藏品”等系列消费帮扶活动。组织民营企业积极开展“万企兴万村”活动,武侯区工商联19家会员企业结合白玉县自身优势、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发展愿景,与登龙乡、绒盖乡6个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近3年,武侯区工商联组织爱心企业对白玉县捐资捐物达100余万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