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3-27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在风控中发现对外投资合作商机 |
“出海”服务平台亟待构建完善 |
作者:
■本报记者孙永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869 |
|
|
|
|
|
|
“出海”是2023年中国企业发展的关键词之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超过60万家,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放到海外市场。2024年,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速。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新一轮企业出海面临的是新环境和新机遇。随着产业链出海,很多中国企业到了全球的不同区域,既要满足不同市场适应性要求,也要满足不同行业的合规要求,这些都大大提升了“出海”成本和不确定性。 如何构建“出海”服务平台,为“出海”企业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务,让“出海”更有底气?企业境外安全风险减量有哪些优选路径? 日前,2024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发布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多国驻华使馆官员等,共同聚焦“从风险出发,在风控中发现对外投资合作的商机”话题。他们从地缘政治冲突风险解析、新形势下欧美营商环境面面观、“走出去”企业境外人员安全风险减量新挑战、海外互助平台建立等方面,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危”与“机”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推动“走出去”企业安全、可持续发展,主办方发布《2024中国企业“走出去”全球十大风险提示》。 在“风控”中发现商机 广泛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建 江泰国际合作联盟主席沈开涛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企业闯荡世界的经历表明,风险背后往往蕴藏着巨大商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最健全的工业体系和最大规模的国内市场,要破解“去中国化”的风险,必须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更广泛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建,更高效参与“一带一路”沿线的项目建设,更积极融入高端产业的发展,更主动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优势,形成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布局。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院长赵萍在发言中指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构成了系统风险,并持续带来不确定性。比如,能源价格高企、通货膨胀居高不下、金融市场动荡,欧元走弱,供应链问题更加突出,欧盟企业经营成本上升。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蒋赟在发布会致辞时表示,企业“走出去”面临着合规挑战和ESG风险,为共同构建安全健康的发展环境:要切实提高对东道国地缘政治风险的重视度和关注度,坚决避免现实的以及潜在的制裁合规风险;要切实考虑全球汇率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构建和化解风险控制预案和有效机制,坚决不打平时无防、来之无措的无准备之仗;要切实制定好规避策略尤其是财务风险防控,坚决做到防控风险的办法要对路子、举措要务实、做法要见实效;要切实预防和化解极端民间群体事件特别是国际性双边情况。 江苏大学全球发展与安全研究院理事长徐步通过对当前全球十大冲突热点分析,提出了全球地缘政治风险演进的五大特征和对企业“走出去”的五大影响,并对企业提出了要跟踪形势发展、加强政府沟通、密切社区联系、了解法律制度、构建安保体系和保持使馆联络等六点建议。 稳妥把握“走出去”商机 亟待构建完善“出海”服务平台 沈开涛表示,企业只有从风险出发,把识别海外风险和建立“风控”机制,作为对外投资合作的优先事项,通过对投资目的地的商务考察、市场调研和尽职调查等,对风险源头和后果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稳妥选择和把握“走出去”商机,从而实现“走得出,走得稳,回得来”的对外投资合作目标。 企业海外业务越大,国际化的程度越深,受政治风险影响就会更大。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境外安全代表李国瑞在发布会上表示,天辰公司作为老牌“走出去”企业,在境外业务拓展的同时,意味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日益增多。安全风险管理就是伴随境外项目经营的长期工作,没有出现重大境外安全风险事件并不等于未来没有发生的可能。在他看来,充分重视保险和全球救援综合保障托底,是防风险、抗风险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支撑。 “展望未来,风险发布会将依然保持公益性、民间性、国际性和平台性的愿景,企业需要什么‘风控’服务,我们就提供什么专业的技术和资源,为企业安全‘走出去’做出贡献。”沈开涛在发布会上透露,未来,将站在世界大变局的起点上,不断强化风险发布会的国际化和专业化,进一步提升发布会的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尝试开展全球风险上升周期的远景预测,向企业提供多维度、多层次的海外风险分析。 会议由江泰国际合作联盟主办,大会联合河北、江苏、江西、浙江、福建、新疆等20多个省份的商务厅(局)、外经协会等在各地设立了26个分会场,组织当地的众多企业共同观看。 (图)2024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发布会现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