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03-20
2024-03-20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人形机器人展开全球科技赛跑

产业链迎来新机遇 市场需求迎来爆发

作者: ■本报记者蒋元锐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357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飞速发展,各大科技巨头纷纷投身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这一领域进展成为科技界关注的焦点。
    据报道,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即将发布第一代通用开放人形机器人本体,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突破和自主创新能力。与此同时,特斯拉、谷歌DeepMind、波士顿动力等国际大公司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他们的人形机器人产品,显示出全球性的技术竞争和合作。备受关注的是,英伟达和OpenAI宣布进军机器人基础大模型开发,预示着未来机器人技术将更加依赖于强大的AI支持,或将迎来新技术革命。
    2024年,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在智能化新赛道上开展竞赛,行业内发展更呈现出加速态势。人形机器人不仅将在提高制造业自动化水平、优化服务行业人力配置上发挥关键作用,还有望在家庭、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实现深入应用。未来它们将如何重塑产业的面貌?面对这一趋势,我们又将如何应对这一系列由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机器人研发实现新突破
    随着技术创新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更加“炫酷”。
    一台名为Figure01的人形机器人正缓缓走进人们的视野。这不仅是一台机器,更像是一位高效率的数字化伙伴。它身高1.5米,体重60公斤,体态匀称,线条流畅,犹如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未来派艺术品。Figure01的动作流畅自然,能够承载20公斤的货物,无需外力牵引即可像人类一样行走、转身,甚至进行抓握等复杂动作。
    FigureAI日前宣布完成高达6.75亿美元的融资,这一数字不仅反映了市场对于人形机器人未来潜力的乐观预期,也凸显了FigureAI在技术上领先的成绩。
    科技爱好者表示,Figure01代表了人形机器人技术的一个新里程碑。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无疑充满了无限可能性,但同时也伴随着诸多挑战和未知数。
    与此同时,人形机器人领域标志性产品擎天柱也传来消息,特斯拉公司于2月24日通过其社交媒体账号分享了一段最新视频,展示其正在研发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的流畅步行能力。相比几周前发布的视频,不少网友称,觉得现在擎天柱走起来更加流畅自然了,可能是因为基于多模态模型的处理,而不是纯粹的逻辑控制。
    产业链迎来新机遇
    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从硬件到软件,从核心组件到整机制造,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因为技术革新而迎来转型升级的契机。
    “硬件供应商、芯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等各个环节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盘古研究员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记者。
    “硬件供应商处于产业链的最前端,他们需要提供更加精密、耐用且成本效益高的组件。”江瀚介绍,随着人形机器人对动作精度和稳定性要求的提升,传感器、伺服电机、电池等核心硬件的技术标准也在不断提高。
    芯片制造商正面临着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强大计算能力的挑战。AI处理器和高性能GPU在机器人视觉处理、数据分析和运动控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人形机器人对于实时处理大量数据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性能芯片成为了整个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再来看软件开发商,江瀚认为,需要设计出更加复杂、智能且用户友好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随着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软件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易用性变得尤为重要。AI大模型技术能够让机器人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复杂多变的人类环境,这就要求软件开发商不断创新和优化他们的产品。
    整个产业链还受益于国内外上市公司对于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入。这些公司在资金、研发和市场推广方面的投入,加速了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例如,小米、优必选等国内企业都在开发各具特色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天奇股份、江苏雷利、丰立智能等公司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已经在人形机器人核心组件制造方面取得一定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增强了公司自身的竞争力,也推动了整个产业链向前发展。
    市场需求迎来爆发
    在探索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未来发展时,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是两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不仅直接影响到技术的研发方向和应用范围,还决定了企业的投资决策和产业的整体走向。
    人形机器人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分支,得到国家大力重视和支持。通过提供研发资金支持、税收减免、市场准入便利等措施,激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的双重驱动下,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日趋激烈。一方面,大型科技公司通过并购或合作模式,整合产业链资源,加速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众多初创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创新模式,通过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或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来寻求市场突破。
    如今,在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人形机器人可以进行精密组装、质量检测以及危险环境下的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在家庭服务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人形机器人可以辅助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管理,提供陪护和健康监控服务。
    艾隆·马斯克预测,未来人形机器人的需求量可能会远超过汽车。
    随着社会对高效率和智能化的追求不断加强,人形机器人开始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应用潜力。从服务业到制造业,从医疗健康到家庭服务,人形机器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其成为多个行业关注的焦点。
    “随着机器人硬件的不断优化,如电池寿命、运动灵活性、感知精度等方面的提升,人形机器人将更加接近人类的能力。在商业化方面,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领域开始应用人形机器人,如物流、医疗、服务等。”江瀚认为,“随着这种技术的跨界融合不仅极大地推动相关行业效率的提升,也为机器人市场的火爆增添了新的动力。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成本的降低,预计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更多行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推手。”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