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3-13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河北邯郸市肥乡区: |
村企双向奔“富”驶向快车道 |
|
|
|
|
|
|
【本报讯】近年来,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瞄准公益、产业、消费、就业等领域,因企因村精准施策,让民营企业的有限力量发挥最大效应,形成帮扶乘数效应。 截至目前,肥乡区累计参与企业430多家,覆盖帮扶村254个,典型实验项目9个,肥乡区工商联被评为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先进单位。 企帮村、村联企,企业为乡村振兴蓄能赋力的同时也通过“万企兴万村”行动,不断壮大自身力量,村企的双向奔“富”助力肥乡区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就业帮扶扩大稳定面 筛选、包衣、包装……每年到这个时节,位于邯郸市肥乡区经济开发区的河北沃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都会迎来生产的高峰期。车间内,3条生产线开足马力,将一颗颗稳产高产、抗病抗锈性能优良的玉米种子打包装袋;仓库外,一辆辆装满玉米种子的卡车正整装待发,从这里驶向河南、山东等全国22个省份。 车间工王大军和卡车司机都是附近小康堡村的村民,在沃土种业工作已经两年有余,能在家门口找到福利待遇这么好的工作,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据了解,沃土种业共有130名员工,其中47名来自周边居住的村民。“我们走的是‘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路子,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据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东漳堡镇藤椅编织产业始于2011年,如今已经从一个村的小产业发展成了辐射全镇,乃至周边乡镇100余个村庄的“明星”产业,参与群众达3000人,全镇藤椅产业年产值将近5000万元。 就业帮扶,是肥乡区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肥乡区通过开展“订单式”培训、搭建高校供需对接平台等方式,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人岗精准匹配、实现稳定就业。2023年,肥乡区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500余人次,实现转移就业4300人,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1200余人。 产业帮扶扩大增收面 药菊已经成为肥乡区天台山镇任堡村的重要名片,每年的菊花丰收季,该村的千亩菊花都会迎来大批前来赏菊的游客,这一朵朵小小的菊花,不仅把乡村点缀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也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 “之所以能种植这么大的规模,得益于我们村与邯郸市顺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公司+农户’经营模式”任堡村党支部书记樊长海说。由龙头企业的技术加持,任堡村从单一的祁白菊种植扩展到北京菊和怀菊,延长了效益链,同时还实现了生地和药菊的“一地双种”。目前,在顺天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带动下,任堡村从事中药材相关产业的农户达到40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93%,每年种植生地、药菊达3000亩,亩均收益2万余元,有效带动了农民致富增收。 肥乡区西吕营镇康源扶贫园区的羊肚菌种植基地,一朵朵羊肚菌破土而出,撑起一把把褐色的“小伞”,错落有致,长势喜人。“人工栽培羊肚菌具有成本低、风险小、周期短、见效快、易保存等特点,亩产量大概500多斤,一斤可以卖到100元左右”。区政协邀请市农科院专家现场对村民进行指导。同时,羊肚菌属“冬播春收”模式,种植结束后也不影响下茬种蔬菜或瓜果,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大棚的种植效益。 在推进“万企兴万村”工作中,肥乡区发挥资源配置“有形的手”,引导企业找准切入口和结合点,以“项目帮扶”的形式开展产业帮扶,在原有设施基础上,引入特色农业产品,开展“培育、管理、收获、销售”一体项目化帮扶,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激活乡村振兴动力引擎,吸引更多的人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公益帮扶扩大惠及面 被村民称作“蘑菇大王”的殷现宗是肥乡区丰硕食用菌公司的董事长,也是肥乡区第一批响应“万企兴万村”行动的企业家。“万企兴万村”行动以来,他从点滴小事做起,为贫困户购买电扇、捐资助教、街巷硬化,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帮助乡邻百姓、振兴家乡经济,截至目前,已累计投资9000元,为村里硬化路面400米,以及其他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贡献。 丰硕食用菌公司帮扶路堡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并非个例,盛卓集团投资50多万元帮助东谢店村修路4000多平方米,捐赠10多万元资助大寺上村和天台山村植树和打造美丽庭院。启梦物流为村民安装太阳能路灯100余盏,极大地解决了群众晚上出行问题。在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中,肥乡区积极引导企业结合农村交通、供水、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和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短板的实际,开展公益帮扶,着力补齐民生短板,让更多百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于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