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3-06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引导民企常态化践行社会责任 |
山西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3)发布 |
|
作者:
■本报记者张华钰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540 |
|
|
|
|
|
|
日前,山西省工商联连续6年发布《山西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集中展示15家履行社会责任成效显著的企业和1名带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效明显的企业家,介绍28家企业各具特色的履责经验做法,形成2023山西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50家领先企业。 《报告》首次编制“2023山西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领先企业分析报告”和“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专题报告”,从不同维度和层面总结呈现新时代山西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整体情况和实践亮点。 山西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剑英说,我们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衡量民营企业是否健康发展、民营企业家是否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准,引导民营企业家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中作出民营经济新贡献。 山西民企履责呈现七方面绩效 此次发布的《报告》,对全省11个市、18个行业、1100家不同类型企业的数据和样本进行了有效调研。 《报告》显示,2022年山西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得分为531.68分,较上年提高6.11分,连续5年保持增长态势。《报告》分析指出,上一年度山西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稳岗就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光彩公益、社会责任建设等七大单元勇担责任,履责意识、能力均在持续提升,履行实践不断深化、成效明显,有力促进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经济发展方面,山西民企呈现稳健前行、创新动能持续增强两大特点。2022年,山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334.4亿元,占全省GDP的44.2%;民营经营主体总量达388.89万户,增长26.5%,占各类经营主体总量的97.7%;税收增长19.7%,占比49.6%。同时,新增“专精特新”民营企业744家,增长112.6%;民间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7.4%,占民间工业投资比重为8.1%,较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在稳岗促就业方面,山西民企稳就业作用持续凸显,员工权益保障进一步提升。全省中小微企业吸纳从业人员450万人,占全省企业从业人员的70%以上;7000余家民营经营主体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万个。其中,836家企业采取举措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占全部调研企业的76.1%。777家企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采取积极举措;42家民企获评“和谐同行千户企业”,占获奖企业的87.5%;373家企业员工工会入会率达92.5%;企业平均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4.5%, 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山西民企在环保责任落地落实、绿色转型发展、低碳能力建设等发面均有显著强化。其中,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环境管理工作的企业较上年提升3.2个百分点,落实“三同时”要求的企业较上年提升10个百分点,建立环境影响、评估机制的企业较上年提升6.2个百分点。同时,有32.6%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打造循环经济;31.0%的企业对设施设备进行节能减排升级改造;35.4%的企业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23家企业荣获国家“绿色工厂”称号,11家企业的产品获得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称号。此外,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占比较上年提升3.1个百分点;通过GB/T24001-2016或ISO14001认证的占比较上年提升6.6个百分点;2.8%的企业获得国家环境标志认证。 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山西民企的质量品牌、产权意识、清廉民企建设,均呈现持续提升、不断深化、全面推进的态势。如,51.9%的企业开展产品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50.8%的企业建立有严密的质量检测体系,49.4%的企业制定品牌战略与发展规划,40.7%的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安泰集团、亚宝药业等27家民营企业的27款产品入选首批“山西精品”。68.4%的企业通过培训等措施提升产权保护意识,53.1%的企业制定相关制度或规定,71家企业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称号,62家企业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305家企业设立廉政监察和反舞弊专职工作部门,84.0%的企业拒绝采购涉嫌商业贿赂的产品或服务,52.9%的企业建立包括反商业贿赂在内的腐败风险的识别、监控、预防和惩治制度。 在公益事业方面,山西民企慈善覆盖面不断扩大,慈善管理日趋规范,对于应急能力建设愈加重视。参与调研企业中,395家企业开展公益慈善捐赠,占比35.9%,较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全省基金会数量达173家,2022年新增15家,新增数量位列中部六省第二。其中,有22家设立慈善基金会,全年累计捐款达1.04亿元。永鑫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梁博、古县玉森源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丁玉萍荣获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22家民营企业(项目)和20名民营企业家荣获首届“山西慈善奖”。此外,63.7%的企业在应急保障机制方面采取了积极举措,46.5%的企业建立应急保障和紧急救援机制,45.9%的企业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在乡村振兴方面,山西民营企业和商(协)会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投身“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通过产业投资、就业带动、消费帮扶、技术培训、公益捐赠等方式,在乡村、县域带动群众增收,助力和美乡村建设。截至2023年12月,1733家民营企业实施项目2289个,结对帮扶2956个村。 在社会责任建设方面,山西民企不断强化党建引领,614家企业成立党组织,占比55.8%,较上年增加256家;50%以上企业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党建工作内容,44.7%的企业党组织支持企业开展社会责任活动。责任管理也更趋规范,86家企业的责任管理工作由专职部门负责,258家企业的责任管理工作由其他部门兼职负责,均比上年有所增加。563家企业推动责任理念不断融入公司运营管理和活动中。工商联等规范性、权威性的社会责任沟通渠道占据主导地位。 凝聚共识带动更多民企高质量履责 引导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党中央赋予工商联的重要使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促进“两个健康”的必然要求。 山西省工商联将推动民营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促进“两个健康”的着力点和重要载体,自2018年开始,坚持6年编制发布《山西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通过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将《报告》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报告》课题组,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通过发挥工商联“联”字优势,凝聚各方力量,连续编制发布年度报告,举办社会责任示范培训,创新开展“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领先企业”评价工作,连续举办社会责任示范培训,持续促进民营企业深化社会责任理念;通过典型示范引领,推选7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98家(次)企业入选山西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推动太原、晋中两市编制本地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集中展示民营企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展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形象,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当前,山西全省各级工商联逐步形成统筹有序、上下联动、整体推进、重点突出的社会责任工作大格局。全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与度逐步提升,履责实践不断拓展,履责绩效持续向好,社会责任理念日益深化,在认知方面呈现出“五六七九”特征:九成以上企业认为诚信经营是必尽之责,七成以上企业认为促进就业是应尽之责,六成以上企业认为公平竞争、贡献税收、关爱员工、助力乡村振兴是重要责任,五成以上企业认为公益慈善事业、保护环境是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但与全国工商联《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蓝皮书和新时代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新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改进。”李剑英说。 据介绍,下一步,山西省工商联将通过协助民营企业构建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大力引导民营企业提振发展信心,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使命感,引导企业多元形式常态化践行社会责任。通过加强与省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机构的合作,探索推进“山西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领先企业”评价工作,积极发挥对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促进作用。通过引导各级工商联执委以上企业特别是百强民企带头编制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推动中小企业挖掘总结展示自身履责特色的做法经验,支持帮助条件成熟的市县工商联、商会编制发布本地本单位社会责任报告等举措,进一步凝聚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共识,带动更多民营企业提高社会责任建设水平。 (图)2月26日,山西省工商联连续第6年发布《山西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23)》,全面总结呈现新时代山西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整体情况和实践亮点。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