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2-08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广西精一公司:在创新路上精耕细作 |
|
作者:
■本报记者李运涛 通讯员庞远琼银廖一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13 |
|
|
|
|
|
|
近期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许多利好政策让民营企业家对未来发展之路充满信心。“我们将充分利用东盟国家的产能和成本优势,发挥企业优势,面向全国,走向东南亚。”广西北海精一电力器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精一公司”)创始人、董事长耿晓梅表示。 “有幸搭上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顺风车,精一公司这些年不断发展壮大。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用精一理念和创新精神,不断在混凝土电杆、盖板、导管、杯口等电力建材产品及各类水利、市政、工业建筑等PC预制混凝土构件产品方面深耕细作。”耿晓梅说。 高强度数字化芯片电杆问世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刚毕业入职不久的耿晓梅和丈夫带着梦想,凭着勇气,从四川国有企业辞职下海,来到陌生的广西北海创业。趁着1999年广西启动第一批农网改造之际,她开始从事混凝土电杆生产,至今专注这一领域20年。 自创业之初,耿晓梅便深知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我们这个行业,如何解决电杆易断裂、钢筋易拉断等问题是大事,关系到供电安全以及群众的人身安全。因此,研发和创新是我们生存的必经之路。”耿晓梅告诉记者,长期以来,电杆生产张拉力无法精准掌控,导致电杆易断裂、钢筋易拉断,存在电力线路巡查成本高,信息收集、定位难度大的问题。 为有效解决上述难题,耿晓梅带领公司与高校合作,首创研发出高强度数字化芯片电杆,运用自主研发的预应力筋张拉回缩量自动控制技术,突破张拉力无法精准掌控的瓶颈。这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全球处于领先之位。 2011年,精一公司自主开发“电杆生产条码追溯管理系统”,实现电杆领域数字化管理并获软件著作权。在此基础上,2013年,企业自主创新研发的预应力筋张拉回缩量自动控制技术解决了预应力电杆易失效、易开裂的短板。2017年,企业首创高强度数字化芯片电杆,可作为电力线路的主要构成部分及电网巡查工作的重要载体,提升电力输送路线巡查、维护水平,能够直接解决客户痛点、难点。精一公司产品填补电杆信息追溯、运维导航、灾害预警等电杆领域技术空白,电杆性能和数字化技术全球领先,深受市场及用户好评。 创新成为企业成长密码 精一公司始终坚持响应国家战略发展要求,深耕基础研究,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与武汉理工大学、广西大学等科研院所不断进行产品工艺创新。先后建成高新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不断研究、开发新的生产工艺,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截至目前,精一公司拥有知识产权几十项,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77%,30多项专利正在申请中。公司凭借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先进生产工艺荣获2022年度中国混凝土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质量标杆、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瞪羚企业、绿色工厂、广西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国家级、省级荣誉70多项,在2020-2022年连续被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评为“中国混凝土电杆十强企业”。 精一公司重视文化建设,坚持走“精一文化+科学管理”的特色发展之路。此外,企业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用行动回馈社会,助力抗震救灾、捐资助学、帮助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和患病妇女,为抗击疫情捐资捐物,主动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消费帮扶助推乡村振兴,助力村卫生室提质升级。 (图)精一公司董事长耿晓梅(右)在工作中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