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2-06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新能源助航计划”助车企跑出加速度 |
|
作者:
【记者蒋元锐北京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97 |
|
|
|
|
|
|
在全球化的浪潮推动下,中国汽车品牌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的竞争与发展,而是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国际舞台。无论是通过直接出口、建立海外工厂,还是与国际企业合作,中国汽车品牌都在努力适应和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试图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出口量全球第一,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化已迈出关键步伐。对于广大车企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如何升级出海营销新业态,抓住全球汽车产业风向,推动出海经济新发展?近日,由中国制造网(以下简称“MIC国际站”)主办,浙江星联汽车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协办,中非桥跨境贸易服务平台承办的“2024整车出海”行业沙龙举行。 “汽车出海不仅仅是产品的出口,更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思维方式的输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浩兴表示,出口企业需要构建中国汽车品牌的出海体系,用长期主义的战略,多元化的海外营销方式,提供海外汽车后市场的高质量综合服务,从而在海外市场打响中国制造的良好口碑。 在全球化经济的大背景之下,二手车出口业务的兴起不仅为中国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反映出中国汽车市场日趋成熟的一个侧面。 “二手车出口成为汽车出口的新亮点。”浙江星联汽车服务有限公司CEO韩成栋认为,目前,我国二手车出口已形成完整的业务链条,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面临着汽车贸易人才短缺、货运能力不足、重资金投入、国际业务获客能力弱等问题。他建议,车企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开拓新市场。 当下,虽然在出口数据中燃油车仍是绝对主力,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近年中产销均呈迅速扩大之势。据MIC国际站数据显示,整车行业在平台的流量连续4年正向增长,增幅达207%。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品类流量热度位列榜首,且显著高于其他品类,近3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商机增幅高达375.5%。 MIC国际站新能源汽车行业运营专家慕白表示,从出口模式来看,除了整车出口,新能源车零部件、电池、蓄电池和充电器等中间品商机也大幅提升,“一车出海带动全链”的模式正加速显现,但广大汽车行业供应商也面临着入局难、推广难、运营难等痛点。 据悉,为助力新能源车企出海,把握全球市场机遇,MIC国际站在去年发起“新能源助航计划”,为新能源车企提供海外营销、商机获取、出口合规、国际物流、出口退税、跨境资金以及安全交易担保等全流程整车出口服务,同时还为企业提供培训辅导和定制化出口服务,帮助更多车企跑出数字外贸加速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