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01-24
2024-01-24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河南洛宁县委统战部:“乡贤链+产业链”助振兴

作者: ■陆冬梅张少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60
    
    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委统战部认真落实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部署,引导各乡镇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通过乡情感召、政策吸引和事业凝聚,支持和引导乡贤返乡创业,大力发展乡村产业。该县的河底镇农业特色鲜明,尤其以烟叶、红薯、辣椒等农产品远近闻名。
    据悉,洛宁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产业为基、项目为王”为导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强化项目服务,提升营商环境,谋划包装一批优质农业项目,实现“乡贤链+产业链”互动互促,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双向奔赴 栽好梧桐引凤凰
    红薯是河底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得益于悠久的种植历史、优质的富晒红粘土、适宜的气候条件以及“烟薯轮作”新模式的推广,出产的红薯个大皮薄、软糯无筋、口感香甜,种植面积也常年保持在万亩以上。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河底红薯产业大而不强、产品多而不优、品牌杂而不亮等问题依然突出,亟待解决。
    河南大丘农业作为一家专注于红薯深加工的年轻企业,抓住当下健康食品产业发展机遇,研发包括烤薯、甜品、休闲零食3大品类,30余种单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旗下注册品牌3个,直营及加盟店107家遍布河南各地。一边是“家里”需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边是“在外”企业体量增大,需要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于是一场“一拍即合”的“回家”之旅顺利开启。
    订单农业 铺就富民新路子
    所谓订单农业,就是在农户和企业之间建立一种纵向合作的关系,不但让农产品销售不再困难,还让农户免去了寻找市场的交易成本。2022年9月,胖邱烤薯生产加工基地在洛宁县河底镇新生村正式投产,总投资718万元,占地11亩,兴建一座2.4万平方米的红薯深加工厂房,配套建设生产线、储料间、冷库、办公用房及生产设备等。
    同时,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式农业,企业与合作社签订红薯购销合同,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红薯收购协议,三方均按照指导价1.2元/公斤进行供销,同比高于市场收购价格。据悉,基地年加工红薯600万公斤,主要生产传统带皮冻薯、私房无皮小金薯、红薯乳酪、芝士焗红薯等预制冻品,吸纳乡村职工就业40余人,平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带动周边2000余亩红薯产业化种植,预估2023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以上。
    村企结对 共绘振兴同心圆
    洛宁县河底镇把村企结对共建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其中,新生村作为县级乡贤返乡创业试点村,率先与河南大丘农业结对牵手,邀请企业负责人担任“荣誉村长”,探索建立组织共建、就业共促、资源共享的村企结对模式。以党建为纽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读书分享会10余次。在春节期间,为新生村的8户困难党员和老党员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和慰问金;坚持饮水思源、反哺农村,优先招聘村民就业,目前累计吸纳村民农闲用工100多人。
    针对性开展红薯栽培加工技能培训3次,进一步提升农户的科学种植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盘活场地资源,有效利用村内空闲场地用于原料堆放与挑选。共享文娱资源,村企联合举办文艺汇演及各类文化活动3场。
    “下一步,洛宁县委统战部将面向全县各乡镇以及各行各业,大力选树典型乡贤人物,加强示范引领和政策激励,继续以乡土、乡愁、乡情为纽带,把分布在各行业各领域的新乡贤发现挖掘出来、积极性调动出来、作用全面发挥出来,形成蓬勃活力、不竭动力和强大合力,不断为推动现代化洛宁建设凝聚智慧和力量。”洛宁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