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01-12
2024-01-12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打造科技创新底座 微众银行让科技金融“转起来”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4252
    2023年是普惠金融纳入国家战略的第十个年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强调要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可见,普惠金融与数字金融,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微众银行成立于2014年,是我国首家数字银行,拥有先天数字基因。9年来,微众银行秉持“让金融普惠大众”的使命,在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打造多元化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等方面与《意见》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到的做好“五篇大文章”等方面十分契合,为推进我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有益实践。
以关键技术打造普惠金融发展底座
    当今世界,数字技术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发展。银行业持续加快普惠金融数字化进程,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有效突破地域、层级等时空限制,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的难、贵、慢、闲问题,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实现增量扩面、提质增效。
    作为国内首家数字银行,微众银行从成立开始就以科技为核心发展引擎,持续在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关键核心技术的底层算法研究和应用开展攻关,科技人员占比始终保持在50%以上,历年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约10%,累计申请发明专利超过3600项。
    过去,我国的普惠金融业务发展面临着触达范围较窄、成本较高、体验较差和商业上难以持续等问题。其核心原因是在科技基础设施方面,能同时满足海量用户、低成本、高可用等“不可能三角”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存在“买不到、买不起”的难点。一方面是“买不起”,由于服务普惠长尾客群意味着单客收入较低、需要极低的IT成本才能实现商业可持续性,而过去数十年,国内的银行均普遍采用IOE的集中式技术体系,其产品与技术服务价格普遍高昂;另一方面是“买不到”,业内缺少可有效支撑亿级客户与海量金融交易处理需求的解决方案,市场亦难以供给可满足高敏捷、高可用和高弹性等创新需求的技术方案。
    于是,微众银行从建行之初,就基于“开放蜂巢Openhive”技术,利用标准化硬件和开源软件,构建了国内基于安全可控技术的全分布式银行系统架构,成功建立同城多中心多活架构,其高可用、高弹性、高扩展的特点使得微众银行能够支持海量的客户规模及高并发的交易量。
    基于此,微众银行率先打破了金融科技的大容量、低成本、高可用性“不可能三角”,将单账户每年IT运维成本降低至2元,探索出一条风险可承担、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有效路径。该系统上线以来,实现了24×365无间断运转,目前已成功服务超过3.7亿的客户,实现单日金融交易峰值超10亿笔,产品可用率达到99.999%的系统处理能力。
“三个数字化”破解小微企业“三高”难题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融资面临“服务成本高、风险成本高、运营成本高”的“三高”难题,微众银行发挥数字银行能力禀赋践行普惠金融道路,坚持运用数字科技驱动业务开展,依托“数字化大数据风控”“数字化精准营销”“数字化精细运营”三个数字化手段,走出了“成本可负担、风险可控制、商业可持续”的普惠小微模式,突破性化解了银行服务小微企业面临的“三高”难题,切实提升普惠金融覆盖面、可得性、满意度。
    借助数字化大数据风控,微众银行能更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实现金融服务扩面。数字化精准营销则帮助微众银行精准地找到小微企业主在哪里,迅速扩大小微企业服务覆盖面,降低获客成本,实现金融服务降本。数字化精细运营可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合理匹配产品服务,提升小微经营主体的“获得感”。
    自2017年微众银行推出线上无抵押质押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产品“微业贷”以来,让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小微企业都能随时随地平等地获得高质量的线上金融服务。
    一是有效扩大小微服务覆盖面。截至2023年6月末,“微业贷”累计申请客户超过410万家,授信客户120万家,累计授信金额超1.3万亿元。
    二是显著增强小微信贷可得性。截至2023年6月末,获得“微业贷”授信的小微企业中,企业征信白户比例超50%,累计有超30万企业在微众银行获得第一笔企业贷款。超70%的企业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平均员工人数仅10人,这些企业都是标准的小微企业。
    三是持续提升小微客户满意度。“微业贷”超30%的交易发生在非工作时段,客户足不出户即可获得信贷支持,贷款全部无需抵质押,无需纸质资料。目前,申请企业占比微众银行服务地区在营企业约5%,有余额企业贷款户数占全国约5%。
    值得一提的是,微众银行实现普惠小微贷款利率连续5年下降,逾50%客户单笔借款利息小于1000元,切实助力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下行,充分验证该模式能够实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扩面增量、降本增效,也在建立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方面做出了独具特色的有益探索。
    尽管我国普惠金融总体供给较大,但仍有不少需要服务的群体未能享受到或未能充分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要深化普惠金融服务,关键在于让那些没有得到满足或没有充分满足的群体能够有机会以合理的成本、可持续地获得金融服务。微众银行基于不同产业行业及企业特性,打造差异化的科技金融及供应链金融服务,让更多企业客群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取得成效。
    此外,微众银行开展深圳地区新市民客群专项经营策略,为新市民创业群体、企业家等提供微业贷“创业贷款”专项服务,加强新市民创业支持,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满意度。
    创新科技金融数字化服务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是极具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创新主体,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发展科创金融、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既是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也是转型方向和发展机遇。近年来,微众银行不仅有效增强了科技型小微企业评价的精准性与全面性,更是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与应用场景,发挥数据价值让惠企政策“活起来”,创新服务模式让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强起来”。
    深耕科技金融的3年来,微众银行不断发挥数据价值及数字化金融服务优势,首创多个银行业的新型政银合作模式,让惠企政策落地,精准滴灌科创企业成长。
    据了解,微众银行2020年即与南山科创委达成贴息合作,在业界率先推出“一键贴息”一站式服务模式,强化“政府+市场”双引擎,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以“审核备案一次过”“贷款资金一天取”“利息补贴一网通”的“三个一”优势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打造政银合作惠企深圳样本。
    通过强化政银合作力度,2021年微众银行推出新型“政银担”线上化、批量化融资担保服务模式,有效降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扩充企业融资渠道,切实支持企业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9月末,微众银行“政银担”业务已覆盖广东、陕西、湖南、湖北、江西、北京、重庆等15个省市,累计服务企业近4万户,放款金额超350亿元。
    从知识产权服务维度出发,基于所服务的企业拥有核心知识产权数量多、科创属性明显等特色,并基于全面的数据库和突出的数据处理能力,微众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探索,应用知识产权价值为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助力,着力于打造该业务线上化的亮点特色,为科创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线上化专业服务,缩短企业贷款办理时长,拓宽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实现渠道。
    依托自身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丰富经验,以及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客户股权融资需求的洞察,微众银行以“科技+数据+模型”为驱动正式推出数字创投服务,并打造银行体系内首个专注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服务的投融资综合平台——微创投平台,实现融资信息查看与股权融资对接双线上服务,打通科创企业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多个资金通道,满足企业多元融资需求,助力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
    值得一提是,围绕深圳“20+8”产业集群政策,支持重点产业高成长企业发展,微众银行与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联合推出“深圳‘20+8’认股权产融培育计划”(以下简称“认股权计划”),充分发挥数字科技优势,为产业链中高潜力、高成长、高创新的优质中小微科创企业提供的更深度、更优惠、更定制化的认股权综合服务方案,从“信贷服务、股权服务、综合金融服务、科创企业权益、政策辅导、企业专属培育”六大维度为深圳“20+8”产业企业提供专项成长扶持。
    让“科技产业金融”循环“转起来”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资金、人才、技术、资源的共同支持,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离不开多部门协同联动,引导更多资金、人才、技术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流动集聚。微众银行通过携手政府、金融机构、产业、平台等生态合作伙伴,在微众银行企业金融App设有“科创企业权益专区”,包括政策查询匹配、贴息代办、国高“专精特新”企业辅导、知识产权查询、企业招聘等服务,满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资金、人才、技术、资源等不同需求,加大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据微众银行相关负责人称,该行联合保险机构,紧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项目研发风险、经营与财产风险,为从事科技研发、生产和制造型企业量身甄选科技保险服务,包含企惠保、科研保两款产品。
    2022年开始,微众银行企业金融品牌微众企业+联合智联招聘推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联合校园招聘“惠蓝种子计划”,免费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云上双选招聘服务,助力纾解就业两端难题,促进精准就业,第一届已吸引超7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参与其中,累计为毕业生提供超2万个岗位,吸引超210万毕业生投递简历,第二届正在进行中。除了校招,还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人才招聘、人力资源培训、数字化赋能等方面的企业人才服务。
    微众企业+打造定制化服务,强化对投资机构、产业基金、政府引导基金、上市公司、FA机构、第三方创投平台等资源整合能力,如联合深股交开展“专精特新”培育计划,联合地方产业协会及各区政府举办线上线下政策宣导活动,广泛联合投资机构搭建投融资路演平台,提升股权融资对接效率,整合资源共建经营主体培育体系等,助力更多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董潇)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