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01-12
2024-01-12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探寻共同富裕新路子

湖州市南浔区工商联:

作者: ■周婷婷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99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工商联不断加强对异地商会建设指导,切实发挥商会桥梁纽带和重要窗口作用,通过搭建驻浔农民工服务站等平台,架起绵浔两地交流合作之桥,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就业服务好路子,奋力打造惠企惠民、共同富裕鲜活样本。
党建引领搭平台
    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高度重视异地商会党建工作,以党建促会建,把商会党建与商会的整体工作有机结合、统筹发展。指导异地商会成立党支部,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题活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企业家精神。用足用好川渝商会南浔分会资源,在走访会员企业过程中,实现精准摸排,掌握底数。
    成为流动党员的“栖息地”。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引导新居民行为规范,提升农民工整体素质方面主动作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如为家境困难的残障人士提供专用轮椅,解决出行不便问题。多次组织参观南浔区党建示范点、红军长征追踪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让流动党员有归属感。目前中共盐亭县农民工流动党员南浔支部委员会已有党员13人,开展学习11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南浔创业就业的四川盐亭县户籍人员达26000余人,落户5000余人,涵盖电梯、地板、家政、装修、物业等多个领域。商会针对外来务工人员中党员不断增多情况,为方便其参加党的活动,成立中共盐亭县农民工流动党员南浔支部委员会,并不断完善硬件设施,打造集办公、咨询、展示、活动于一体的党员阵地,营造温馨和谐的流动党员之家。
穿针引线促就业
    充分发挥异地商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独特作用,推动区域政府间交流互访、推动民间经贸往来、扩大区域经济合作。
    在川渝商会南浔分会的牵线搭桥下,南浔区与盐亭县签署了劳务协议框架,建立东西部劳务协作关系,挂牌成立盐亭县驻浔农民工服务站,不断强化用工信息精准对接,逐步拓宽劳务合作领域。
    成为劳务输送“服务站”。驻浔农民工服务站专人负责建立和完善盐亭籍在南浔就业人员基本信息台账,收集南浔企业用工信息,协调解决盐亭籍务工人员劳动纠纷,帮助维护合法权益,实现盐亭籍外出务工人员在当地稳定就业。截至目前,针对未就业劳动力收集就业岗位200多个,盐亭籍人员与南浔企业已签订劳务合同800多份,均为其购买社会保险,让流动就业变得更便利,更有保障,得到当地政府认可和支持,深受流动就业人员欢迎,每年服务群体人数超过两万人次。
    定期梳理外出就业意向清单和南浔地区劳务需求清单,形成定向招工式岗位需求与供给数据库,建立稳定的劳务输入渠道,以先富带动后富,形成“亲帮亲”的跨区域合作新模式,实现有效增收致富。2023年为湖州南浔浔味堂食品有限公司提供32名务工人员,15人加入蜀匠搬运服务部,7人被无极广告公司录用。越来越多的盐亭县人赶赴南浔创业就业,如今的驻浔农民工服务站已逐步成为盐亭县东西部劳务协作的“前哨站”。
用心用情惠民生
    充分发挥异地商会地域优势和民间组织特点,逐步延伸社会服务职能,为流动就业人员提供贴心服务。
    由工商联牵头对接人社、司法、妇联等相关职能部门,在打通劳务输出渠道、组织多层次就业培训、提供创业咨询和扶持、矛盾调解和法律援助、关心流动就业人员的婚姻家庭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共救助困难农民工3人,发放慰问金2万元。
    引导驻浔农民工服务站主动对接、靠前服务,梳理在外务工人员相关的异地医保、社保、子女就学、职业介绍等服务需求10余项。推行事项免费代办帮办服务,安排专人帮助指导初到南浔的农民工投递合适岗位、办理暂住、购买社保等事宜。
    成为转岗就业“加油站”。通过发动会员企业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及农民工求职趋向,开展多种类、多层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培训、安全知识培训等,帮助农民工提升技能,从而更好实现就业。2023年以来,服务30多家会员企业培训职工800余人次,开展家政服务类技能培训200多人次。为四川籍农民工提供失业登记、求职登记、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创业指导等“一站式”就业综合服务2000余人次。
    异地商会为驻浔农民工服务站给予财力、物力、人力支持,提供流动就业人员信息,建立公益基金,定期联合开展帮扶活动,以贴心服务,更好帮助川籍外出务工人员融入当地。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