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01-08
2024-01-08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尔滨”爆火并非偶然

作者: ■蒋元锐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71

    雪花轻轻飘落,悠扬的小提琴曲为飘雪增添了浪漫的气息;树挂晶莹璀璨,这是大自然赐予东北的独特饰品……提到哈尔滨,人们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这座冰雪城市中的俄式建筑、松花江、太阳岛以及令人惊叹的冰雕艺术。然而,随着近期“南方小土豆”旅游热潮的到来,这座历史悠久的东北城市又以全新的风貌闯入全国人民的视野。
    不论是把鄂伦春族请下山营业,还是整出冻梨摆盘、甜豆腐脑、冰火锅;不论是市民自发开车接送游客,还是将音乐厅搬到商场、机场;不论是冰雪大世界的退票事件,还是68元锅包肉价格事件,都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花活”不断的哈尔滨,正用东北人火热的真诚,演绎着各式各样的精彩。这座曾经以“哈”字为名的北国之城,如今被亲切地简称为“尔滨”,这个名字也如同一张温暖的邀请函,正以它独有的方式,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哈尔滨的文旅事业在这个冬季接住了“这泼天的富贵”。随着全国各地游客的热情涌入,不仅让这座城市的魅力得到了更全面的展示,也让经济和文化、多元化国际化的视野得到了新的提升。哈尔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据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的大数据测算,截至元旦假日第3天,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
    此外,文化交流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收获。哈尔滨曾经被誉为“远东小巴黎”“东方莫斯科”,在历史的长河中承载了太多异域文化的交融和汇聚。如今,全国各地的游客也带来了他们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而哈尔滨人则用开放的心态接纳和学习,在交流和碰撞中相互理解、相互融合。哈尔滨更因此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多元文化交汇点。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旅游业的爆火,哈尔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同时,保护好这座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是摆在每一个哈尔滨人面前的课题。在旅游业成为重要经济支柱的今天,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更多高质量的旅游产品,提升游客体验,也是关键所在。
    这个冬天,是哈尔滨旅游业的春天,也是东北经济发展的春天。旅游业的繁荣带动了酒店业、餐饮服务、文化娱乐、交通运输以及零售业的全面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也相应增多,这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更推动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过去的一句“投资不过山海关”之言,曾让许多人对东北望而却步。但今天,正是因为“南方小土豆”的到来,重新打开了东北的大门,让所有人重新认识了东北这片热土,认识了多元而丰富的东北文化。
    作为东北北部和东北亚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哈尔滨不仅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对俄开放的最大窗口和桥头堡,未来更有望成为连接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的交流枢纽。
    “接住这泼天富贵”只是哈尔滨的新起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哈尔滨将进一步利用自身地缘优势和文化特色,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新时代书写更加精彩的发展篇章。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