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12-21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融入“国之大者”成为“行之实者” |
陕西民营企业家访学“秦创原” |
|
作者:
■本报记者刘可通讯员陈立颖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58 |
|
|
|
|
|
|
近日,由陕西省工商联指导,陕西省中小企业协会联合西咸新区共同举办的“企业家走进‘秦创原’访学活动”在西安市西咸新区举行。陕西省工商联主席马玉红出席。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杨胜良,陕西省工商联副主席郑佩宏陪同40余位民营企业家走进秦创原,参观三一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并举行座谈会。 会上,西咸新区投资合作局和西咸集团介绍了西咸新区和西咸集团发展情况,6位商(协)会负责人和民营企业家代表交流发言。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任建民参加座谈。 科技装备领军民企崭露头角 作为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近年来,秦创原总窗口建设围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目标,特别是“三项改革”试点推广以来,打造了以陕西省为代表的整个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本次访学活动旨在深入学习秦创原创新模式与建设成效,发挥工商联和商(协)会在资源汇聚与企业服务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 陕西省国生商会秘书长谢干跃介绍,作为陕西省工商联的直属商会,商会成立6年来凝聚了一批高质量民营科技装备领军企业。仅在会员单位中,装备制造企业便有2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90%,已上市企业28家,拟上市后备企业4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家,省级瞪羚企业19家,硬科技企业25家,独角兽企业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7家。 商会在团体加入全国工商联科技装备业商会后,长期与28个省区市科技装备业商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国生商会相继成立西安市科技装备业商会和西安高新区科技装备业商会,在国内率先探索试行省市区三级商会组织“战略合作、联署办公、一体化运行”的工作模式,这种集聚化服务模式精准聚集了一批科技装备领域领军民营企业,为陕西省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了一支“硬科技队伍”。 融合发展促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陕西省新生代企业家联合会执行会长王韶介绍,联合会在陕西共有会员5800余家,是一支活跃于经济建设前沿的优秀年轻一代企业家队伍,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四好”商会。 “我们目前有地市团体会员10家,直属会员235家,235家直属会员单位中有近100多家都跟秦创原密不可分。有的公司注册在这儿,有的项目落地在这儿,还有的在这里找到了可以转化的科技成果。有了秦创原这个平台,科技创新对民企来讲已不是难事,找到合适的技术资金和人才也变得容易,秦创原已不单是一个平台,更是一个陕西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品牌,融合发展中的创新生态建设,对于吸引和聚集创新资源、推动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王韶表示。 华东促进会创会会长、和翎资本董事长田青青介绍,过去4年里,华东促进会充分利用秦创原建设的政策红利,帮助企业与科研机构达成合作,同时和翎资本也聚焦本业,围绕产业链投资,为陕西省内企业延链补链做好资本赋能。 “随着秦创原聚力成势、由势转能,我们也在2023年启动了陕西及西安市产业引导基金对接,希望携手区域地方平台共同设立产业基金,在陕西投资孵化多家有上市潜力的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献智出力。”田青青说。 融入“国之大者”成为“行之实者” 马玉红表示,自2021年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启动以来,陕西省工商联主动加强与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秦创原创促中心等单位的对接联系,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讲政策、探索并逐步建立起助力民企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在积极助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过程中荣获全国工商联系统“2021年实践创新成果奖”。 “此次访学活动是为落实陕西省率先在全国召开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的精神和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从而进一步坚定民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信心。”马玉红说,民企一定要“在把握发展大势中坚定信心,在强化科技创新上争当表率”,自觉融入国家和陕西省重大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创新转型动力,不断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从而努力掌握高质量发展主动权。商(协)会要在促进“两个健康”中勇担重任,要持续提升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能力,聚焦企业“急难愁盼”,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真正融入“国之大者”,成为“行之实者”。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