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12-20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陈锦鹏:从市场摸爬滚打中走来 |
|
|
|
|
|
|
当危机来临,作为企业掌舵人该如何决策?当面对质疑和否定,该如何让人信任和肯定?企业发展究竟是看现象,还是本质? 扬州宏运车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锦鹏用自己的行动,交上了一份优秀“答卷”。 临危受命 从否定到肯定 1983年出生的陈锦鹏,今年虽然已有40岁,但是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一些,这源于他身上蕴藏着坚毅果敢、活力十足的精气神。 2019年,父亲意外离世,陈锦鹏在悲痛中全面接掌企业。他坦言,最大的压力来源于当时个别银行的提前收贷。 困难是需要解决的,绝不是用来抱怨命运不公和停滞不前的借口。换位思考,陈锦鹏认为银行提前收贷的原因就是认为老董事长不在了,新董事长能行吗?这既是质疑,也是否定。 明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陈锦鹏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主动拜访相关银行负责人,阐释企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规划。主动沟通打破了银行与企业间的隔阂、消除了误解,最终成功达成后续合作,顺利渡过难关。如今,宏运车业通过优化机构,与银行之间合作更加务实、科学和紧密。 企业发展哪一天没有困难?作为企业家就是要迎难而上,勇敢地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 陈锦鹏就是这样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证明了企业的接续发展。 一线成长 从工人到掌门人 从一名大学生成长为股评师,经过市场淬炼的陈锦鹏2007年加入宏运车业,从基层员工干起。 “没被别人管过,当不好管理者,更当不好领导者。”陈锦鹏在车间工作了半个月,才有人偶然间知道他是董事长的儿子。陈锦鹏从一线车间到业务部、管理部、采购部……他一步一个脚印熟悉企业流程、融入团队。 2008年,陈锦鹏开始担任宏运车业子公司总经理。此时的子公司员工有200多人,年产值不足3000万元,濒临倒闭。 面对企业现状,陈锦鹏进行深度摸排,发现企业内部山头林立,内耗严重。为此,他当机立断辞退相关高管。他说,在企业内部只能有一个声音,那就是企业掌舵人的声音,因为他代表着公司利益、股东利益和团队利益。 “好说话,不代表没原则”“是就是,不是就不是”“慈不掌兵”“没有业绩支撑,公司发展就是一个笑话”……一系列务实科学,又不失人文关怀的治企理念和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有力调动了员工积极性,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企业息息相关。企业年产值连续三年翻番,2010年达到1.2亿元。 陈锦鹏表示,企业掌门人要始终有“居安思危”“如履薄冰”的危机意识。商场如战场,在任何决策时都要有第二方案,而不使用它。他说,父亲当年创业历经汇率波动、异地投资水土不服、非典疫情等,稍有不慎都是灭顶之灾,但宏运车业都一步步走了过来。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取舍”“稳进”。 放眼全球 从单一到多元 “宏运车业具有全球化企业的基因,这得益于父亲当年从外贸起家,具有全球视野。”陈锦鹏如是说。 从车身零部件到车载空调,从皮卡到客车,从专用车到新能源……陈锦鹏说,市场需要什么,宏运就制造什么。 如今,宏运车业发展成为国内知名汽车企业零部件产品配套厂家,主要生产皮卡车架、货厢总成、工程机械高空平台、围板等产品和电泳面漆专业,从事汽车车身及模具的设计制造、车用空调的开发、研制。基本形成了高空围板、平台等2万套、皮卡及SUV年产10万辆、17.5万套汽车冲压件及10万台车用空调的生产能力,先后在扬州投资或参股5家企业,其中整车企业2家、零部件企业3家。 在“走出去”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宏运车业与海外企业进行深度战略合作。目前,宏运车业皮卡已成功出口埃及、秘鲁、安哥拉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宏运车业已成功向欧洲市场递交了华系皮卡“新名片”。 陈锦鹏认为,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推动了汽车制造行业的“跃迁”。宏运车业与时俱进,聚焦多功能新材料,创新高强度铝合金连接技术、热处理技术、激光焊接技术等新工艺和生产技术,实现了轻量化全铝车身的高效、高质量生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拓展出新的业务增长点。未来,宏运车业还将瞄准高效农业,为中国粮食安全奉献民营企业的创新力量。 宏运车业的多元化布局在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同时,也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3年,宏运车业预计实现销售61.5亿元,实现利税3.1亿元,综合增长率35%,“十四五”末,企业产销规模力争突破80亿元,大跨步向百亿企业迈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