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12-14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资深建筑设计师宋海宁: |
以人为本打造有“温度”的建筑 |
|
作者:
■本报记者 姜虹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15 |
|
|
|
|
|
|
“以人为中心来考虑”,对于贺凯施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及总建筑师宋海宁来说,这是一句口头禅。深耕建筑设计行业30余年来,宋海宁主导的所有项目设计中均蕴含着“建筑理念”与人文关怀。宋海宁始终认为,人作为“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主体,是设计前提及思想的第一位。从“人”出发,发现围绕人产生的生活问题及环境构建,是设计的“本”,建筑设计应当围绕“解决”“优化”“构建”而产生人与建筑之间的联系和存在。 作为贺凯施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建筑学会成员、上海市建筑学会成员、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成员,宋海宁毕业于中国百年名校、建筑老八校之首同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他曾先后在上海市陆家嘴集团、城市设计研究院、香港骆蒋谢建筑师事务所任职,积累了丰富的建筑设计经验,并于2008年创办贺凯施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入行以来,他一直坚守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匠心筑造,为城市设计带来无限可能。 据了解,宋海宁在3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经手无数建筑设计项目,在进行项目设计时,他从不局限于建筑设计本身,而是坚持“让有生命的建筑与时间对话、与环境对话、与普通大众对话”。让建筑真正服务于人们的生活。在“杨浦176”项目中,宋海宁破除万难,成为首个将两个不同属性、不同开发商的地块合并为一个地块进行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建筑设计师,开创了行业先河。 “杨浦176”项目由E-9、E-10两个地块组成。其中,E-9地块为原四平大厦,占地6000余平方米,需要配合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及10号线的建设要进行重新设计,宋海宁担任该项目的总设计师,他在规划时发现仅用设计技术手段解决地面18000平方米60米高的办公塔楼并不困难,但项目地下刨除掉地铁地下车站及其附属物,地下可使用面积仅数百平方米,无法通过设计手段解决地下区域使用功能受限的问题。在多次实地勘察、设计规划中,他注意到该地块北侧的E-9地块,此地块为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住宅小区,居民居住条件差,居住环境差。为了改善E-10地块居民居住条件,并解决E-9地块现状问题,宋海宁大胆提出将E-9与E-10地块合并开发,并从建筑设计、投融资、与政府协调方面共同展开工作,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最终成功使两地块合并开发,该项目的价值也得到巨大提升,达到1+1大于2的效应。这种做法在整个中国建设史上并无先例可参考,宋海宁的开创性做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此外,他在浦东联洋社区“世纪花园”项目中,对于这个高层住宅项目的设计处理,同样完美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他从业主的居住体验出发,发挥原创设计的引领作用,首个将独立别墅的空间特点与居住体验成功地引进高层住宅公寓项目中的建筑设计师,从而使高层住宅内的户型内的所有功能空间都能直接对外采光并与周围景观相结合。当时很多同行还在解决“有房住”的问题,宋海宁已经走在前列,率先关注业主能否“住得好”,并身体力行的去达成该目标。该项目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如今,宋海宁依旧在路上,继续着他在建筑设计领域的深耕。他表示,将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出更多有“温度”的建筑。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