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12-05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浙江海宁周王庙:推动新阶层与乡村“双向奔赴” |
|
|
|
|
|
|
近年来,浙江海宁周王庙镇充分激活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和新阶层实践创新基地为支点,引导乡贤能人、行业专家深耕农村热土,助推乡村振兴。 位于周王庙镇上林村的锦鲤种苗培育和观赏基地,是该镇新阶层实践创新基地之一。这里的主人叫缪学锋,被村民们亲切地称呼为“老墨”,他专业学习过绘画,也从事过健康产业,但对于热带鱼和锦鲤的热爱,让他毅然选择了创业。去年,上林村提出了改造土塘引进新产业的想法,这让缪学锋看到了机会,双方一拍即合,经营起这片“锦鲤基地”。 缪学锋的热爱与专业,为“锦鲤基地”的发展增添了动能。鱼池里现在养着60多个主流品种的3000多条锦鲤,每一条都是缪学锋精挑细选、悉心培育的成果。秉承科技化、数字化养殖理念,他引入生化过滤系统、物理沉淀模式等,还给每条鱼都配上了可溯源生长全周期的身份二维码,争取到了浙江省首个锦鲤认证资质,产品远销北京、广州、上海等地。 通过拓展线上拍卖销售渠道,创新“卖鱼送画”等销售模式,缪学锋把锦鲤的“生意经”越读越透,取得了显著收益。“普通品种的锦鲤都可以卖到1500多元一尾,基地里设立了尚领锦鲤共富工坊,现在有20多个农户在这里做长期工,每人每月能有5000多元的收入。”说起“老墨”给村里带来的改变,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 周王庙镇云龙村,一片“云龙蝶园”如今已成为游客们必到的“打卡点”之一。走进蝶园,各种造型奇特、制作精美的艺术品让人眼前一亮,废旧钢筋、铁板焊接成的飞马,倒立的汽车改造成的公共卫生间,零件板材拼凑而成的雕塑……奇思妙想与匠心巧手碰撞出的火花,将云龙蝶园装点成了农村里的“露天艺术博物馆”,这里也是周王庙镇新阶层实践创新基地之一。 “这里原本是村里的废弃羊场,环境十分糟糕。”云龙蝶园创始人华宝娟,是浙江省生态旅游商会的执行会长,也是文旅领域的知名投资人,她介绍说,秉承着“艺术共创、价值共享、乡村共富”的发展理念,她同著名雕塑装置艺术家周峰一道来到云龙,将原本垃圾满地、臭气熏天的“废地”变成了公共艺术空间,如今,这里已经发展起研学、旅游、团建等业态,备受市场欢迎,“今年5月举办啤酒龙虾节,短短两天内就吸引了1万余人。”华宝娟说。 “云龙蝶园不仅给村里带来了客流,更补齐了云龙村农文旅融合的现代文化要素。”据该村负责人介绍,对于主打蚕桑文化、主推青少年研学的云龙村而言,云龙蝶园带来的艺术、设计、环保、创意等新概念与村里的优质传统文化形成了充分互补,有助于乡村风貌的升级。(卜梦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