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11-29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下架违规微短剧是及时且必要的纠偏 |
|
作者:
■龙敏飞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47 |
|
|
|
|
|
|
自去年以来,广电总局持续开展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针对部分内容呈现低俗同质化的问题,下线了两万多部微短剧,有效净化了行业生态。站在行业风口的“微短剧”为何迎来强监管,“微短剧”市场巨大,吸引用户,又该如何留住用户?行业治理未来如何发力?这备受关注。 近年来,微短剧市场发展速度之快,超出许多人的想象。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微短剧全年备案数量为398部,2022年备案数量接近2800部,同比增长600%。如今,这一数据肯定在继续攀升。同时,微短剧市场又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势,自然吸引了众多人的参与。据行业数据预测,预计2023全年微短剧市场将达到250亿至300亿元,这个行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很多人自然想分一杯羹。 微短剧市场潜力巨大,且发展欣欣向荣。只是遗憾的是,因为有利益可以挖掘,甚至是巨额利益,这也导致微短剧市场鱼龙混杂,一些文化垃圾不断诞生。这些文化垃圾,不仅情节上很离奇、幼稚,如外卖小哥摇身一变成霸总,妙龄少女穿越古代变王妃,用这种哗众取宠的方式吸引人花钱,而充值之后又没有必须的“后续服务”,甚至还存在收费提示与真实收费不匹配等情况。这般乱象不仅扰乱了市场,也让人对这一行业的未来忧心忡忡。 如今,监管部门意识到问题所在,及时整治违规微短剧,下线两万多部作品,这是对市场的一种整顿与纠偏。被下线的作品,要么存在不良的价值观导向,要么违背公序良俗,自然是被整治的对象。同时,监管部门不仅主动出击,还要求各相关平台自纠自查,这是更彻底的一种做法。当然,查处不是目的,建章立制才是归途。这般现实下,监管部门还有更进一步的行动,正在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试图加大管理力度、细化管理举措,这些做法,充满了制度善意,也是治本之策。 任何市场的发展,都有一个野蛮生长的过程。微短剧的发展亦如此。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微短剧的确大有可为,因为其契合了许多人碎片化阅读的习惯,也能达到娱乐、消遣的目的。但这样的作品,必须是健康的、积极的、正面的,而不能违背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当然,要让微短剧市场更加健康地发展,则需要用户、平台与监管部门形成监管的合力,共同守护高质量的微短剧作品,让文化垃圾无处遁形。 总之,下架违规微短剧,有利于净化市场氛围,让良币驱逐劣币。这样的做法,是及时且必要的纠偏,我们也希望,在这一波的整顿之后,微短剧的发展能迎来更好的发展契机,让这一行业的发展迎来真正健康的春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