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11-01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为“不当市场干预行为专项整治”叫好 |
|
作者:
■李富永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053 |
|
|
|
|
|
|
不久前,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及抽水蓄能开发领域不当市场干预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该方案指出国家能源局将聚焦2023年1月1日以来各地方组织实施的风电、光伏和抽水蓄能开发项目,核查项目在签订开发意向协议、编制项目投资市场化配置方案、组织实施市场化配置项目开发过程、项目开发建设全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当市场干预行为。 这是对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出现的“强制”新能源投资者扩大投资范围、配套相关产业,推行所谓的“资源换产业”乱象的制止和纠正。 新能源产业是当今经济建设的新战场、新高地、新机遇,所以新能源产业在全国各地炙手可热,许多地方都在竞追这个产业。但是,在争抢竞赛中,一些拥有稀缺资源的地方占据高地,企图利用天然优势垄断资源,企图以资源为诱饵将产业全部相关资源都吸纳入自己版图之内。于是违背企业自愿原则强行推动“资源换产业”,其主要操作途径有两种: 第一种是地方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通过印发文件等形式,对新能源发电和抽水蓄能项目强制要求配套产业,特别是风机、塔筒、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等新能源产业链。具体包括: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或者变相要求项目必须配套产业或者引入产业;虽未明文规定,但口头强制要求配套产业,或对于没有允诺配套产业的项目和投资主体给予阻碍或明显歧视政策。 第二种是地方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通过印发文件等形式,强制要求新能源发电和抽水蓄能项目投资落地。具体包括:要求企业缴纳高额保证金、投资合作保证金、项目开发建设履约保证金、引入外资等;获取或限制项目的附加收益,如项目产生碳排放权及碳排放所获收益等。 显然,这种做法明显违背中央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大政方针,是典型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其结果是影响企业对生产经营成本的自主把控,损害了其生产经营自主权,妨碍全国范围的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国家能源局部署整治和清理,十分必要。相信对那些违背本意被迫扩大投资规模和建设范围的企业和投资者来说,国家能源局的整治和清理,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基本原则,保护他们作为经营主体应有的权益,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或损失。 经济建设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其实并不局限在目前的新能源领域,而是多年来在所有经济领域或多或少出现过的问题。由于我国政府治理社会事权划分为中央与地方两个层级,税收体系也相应分为两套,使得一些地方在经济建设中往往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行事,不顾全国整体利益,片面追求自己辖区内的产业集聚和闭环,企图以此提高区域内的经济体量,造成人为划分和圈占市场现象,与经营主体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寻找和配置生产要素的本能背道而驰。 新能源领域的“资源换产业”做法,是一种以稀缺资源为杠杆的“搭配销售”的游戏。这种做法不顾国内已有的配套产业现状,强制投资者另起炉灶,或者虽然不规定必须多建配套项目,却抬高投资门槛、规定投资者必须达到其规定的总额,其结果仍是逼迫投资者扩大产业链……凡此种种,势必增加经营主体的投资和建设负担,造成其投资浪费和建成项目经营低效。 国家能源局这次整顿,相信对参与其中的所有经营主体、包括广大民营企业来说,可能也是一场深刻的警示课。企业在社会上经营活动,必然与政府发生密切的交集。怎样处理与政府的关系,对每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一道难以回避的考题。对于那些已经被迫接受“搭配销售”的企业和投资者而言,国家此时出手制止强配行为,如果由此避免即将发生的浪费,固然值得庆幸。但如果真金白银的投资已经发生、且已经化为不可还原的实物的话,只能让他们惋惜自己的“下注”冤枉。但如果只停留在“不走运”的茫然中,仍是“白缴学费”。不妨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自己在与地方政府合作时是否有原则动摇和丢失的地方。 一些地方违背中央政令、违背国家产业政策的地方主义,最终“落实者”其实来自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考题面前,企业千万不可有“县官不如现管”的错误认识。企业立身处世,要始终牢记合法合规,要始终眼看全国大局,要始终以党和国家的政策为最高指针。如果个别地方的自行其事不符合国家大政方针,也不符合企业的发展本意,自然要拒绝、要抵制。然而,如果符合企业的规划,且在个别时期还可以起到帮助企业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的话,那企业此时该如何抉择呢?笔者认为,此时正是考验企业、企业家或投资者的理想、信念和意志的时候。如果偏听偏信所谓“县官不如现管”潜规则,明知不符合党和国家政策还要顶风而上,不仅违背了企业发展的社会伦理,且十有八九要出大事。 在这方面,早些年曾经震动全国的“铁本”事件,就是十分沉痛的前车之鉴。投资者盲信地方政府的默许而不顾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强行推进违规项目建设,最终酿造出数十亿庞大投资打水漂的结局,可谓警钟长鸣。 如今发展新能源产业,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投身其中的企业家和投资者们,不仅要开拓物质文明建设之新,也要在建设良好的政商关系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营造出新气象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