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10-18
2023-10-18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虚拟主播“上岗”监管不能缺位

作者: ■杨玉龙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32

    极具特色的数字人虚拟主播频频亮相电商直播、新闻播报、展览讲解等场景,带来新鲜的视听体验,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专家认为,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人虚拟主播走向大众,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场景之中,为诸多行业带来业态变革。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网络直播行业延续了良性发展态势,以数字人虚拟主播为代表的新兴产品技术帮助实现行业降本增效。虚拟主播“上岗”性价比很高是不争的事实,毕竟,7×24小时无休的数字人直播间,的确可以让商家直播带货实现全时段。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直播带货之外,数字人虚拟主播还在广电融媒等领域“上岗开播”。据悉,其涉及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综艺科教等节目制作。而也正如媒体指出,虚拟主播在视听节目平台的运用,提升了相关内容的创新性和趣味性,以及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可以说,这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出现的虚拟主播,对传媒领域创新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同样不能忽视的是,虚拟主播相伴的问题,借助报道来看,虚拟主播和真人主播一样,不时爆出违反公序良俗的恶性行为或言论、粗制滥造、形象同质化等问题。而去年,一些日用品品牌的投诉案件指向的商家不乏大型平台直播带货,其中不少采用虚拟主播带货的形式。
    虚拟主播“上岗”,但对其相应的监管不能缺位。正所谓,防止虚拟主播“塌房”,还需要监管虚拟主播背后的中之人和运营公司。去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的通知,明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的虚拟主播及内容,也需参照本行为规范。确立了虚拟主播和虚拟内容也应参照遵守真人主播行为规范要求的规则。
    当然,对于平台而言,理应切实负起责任。据悉,在技术层面,多家互联网企业在上半年发布数字人相关产品,提升制作效率的同时,为行业提供更多“高智”“高质”的虚拟主播。而更重要的是,平台当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行动,例如,对低俗色情、违反公序良俗在内的恶意行为及言论,通过降低曝光、下架视频等方式进行处理,规范虚拟主播行为。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虚拟人整体市场规模达147.3亿元,预计2030年达到3095亿元,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部分直播平台虚拟主播达数万个。但其野蛮生长状态绝不能小觑。推动相关行业朝着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不仅有利于行业,更有利于市场,故此,这也正需要根据形势发展,持续创新监管方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