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09-28
2023-09-28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安徽惠邦生物工程公司董事长王忠亮:

以亮剑精神面对“卡脖子”难题

作者: ■本报记者靳生 通讯员刘志凌沈松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310

    从一名职业医生到深耕生物医药行业的耕耘者,角色成功转型的背后是常人难以品味的艰辛。他是合肥市宣城商会常务副会长、安徽惠邦生物工程公司(以下简称“惠邦生物”)董事长王忠亮。
    磨砺锋刃 砥砺深耕
    惠邦生物成立于2013年5月,是集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于一体,拥有完整产业链的专业医疗器械生产厂家,也是安徽省规模化的IVD(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制造型企业。该企业拥有三大核心技术平台:IVD(体外诊断试剂)产业化平台,医疗器械制造平台、生物原料/科研成果转化平台。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有许多被国外‘卡脖子’难题,比如我国生物产业原材料过度依赖进口,一旦断供,将给生物医药行业带来极大风险。惠邦生物的奋斗目标就是与天下有志之士一起,合力攻坚生物医药行业的‘卡脖子’难题………作为新时代企业家,我们要有家国情怀与民族担当。”谈及惠邦生物所肩负的使命与担当,王忠亮毫不讳言,“这正是我们惠邦和我本人的‘惠邦情结’。”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中国企业已步入‘社会责任时代’,作为一个企业家,如果自己所创办的企业能够专注于研发创新、改善民生福祉的话,其社会价值就有可能实现最大化。”谈及当初舍弃体制内工作毅然创业的初衷,王忠亮的回答令人肃然起敬。
    亮剑精神是华夏文明5000年的缩影,既要只争朝夕,又要久久为功。
    王忠亮深知,与国外巨头相比,我国生物医药上游领域还停留在产品创新度不强,以模仿国外为主、业务范围狭窄,在没有重组整合的状况下,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给用户提供上下游整体解决方案的全方位服务。
    为此,惠邦生物自创立初期便坚持产学研齐头并进的发展模式,以差异化的创新模式,避免同质化竞争,切实考虑患者与临床需求,发力IVD原材料领域,研发各种关键原料,用自主创新产品替代进口产品。
    2018年,由于研发成本的不断攀升且项目周期长,短期不能产生效益,惠邦生物资金严重告急。历经几个月的努力,王忠亮仍然没有敲开紧闭的资本大门,眼看成功在即的几个研发项目或将因为资金问题而被迫中止,彼时,他心急如焚。
    恰在此时,公司所在地合肥高新区政府下辖企业——高新担保送来一笔200万元救急资金。资金的迅速到位,及时补充研发投入和业务拓展所需的流动资金,确保惠邦生物在生物原创领域的砥砺深耕。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回想起2018年的那一幕,王忠亮在感恩政府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对于生物医药事业的坚守。
    胸有成竹 从容擘画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解决了后顾之忧的惠邦生物,很快便迈进发展快车道,围绕体外诊断产业,构建IVD研发制造平台、检验设备研发制造平台、医用单克隆抗体研发制备平台三大核心技术平台。
    赓续前行,获奖不断。10年来,惠邦生物已拥有知识产权各项专利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16项独家产品注册证。相继荣获“中国糖尿病十大研究最具影响力研究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其中部分项目已被纳入合肥市“十四五”规划,并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2月21日,惠邦生物糖尿病肾病(DKD)项目在众多新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膺2021年“创之星”杯中国体外诊断年度优秀创新产品金奖,成为安徽省生物科技界首次获此殊荣的企业,2022年5月27日,惠邦生物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胎儿纤维连接蛋白(IGFBP-1/fFN)项目再次脱颖而出,荣获2022年“创之星”杯中国体外诊断年度优秀创新产品金奖,同时惠邦生物获得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峰会的“亮.检验”第六届体外诊断试剂青年企业家论坛大会评选组委会的认可,颁发中国体外诊断最具价值和最具有投资价值奖。
    目前,惠邦生物正逐步布局全国,渠道建设已初步完善;占地63亩的新产业园区的一期工程即将完工投产,预计到2025年产值有望突破10亿元。
    “接下来,惠邦生物将涉足拥有600亿元市场的的动物检测、动物疫苗、食品安全等领域,同时,布局CRO模式的类器官培养基、佐剂、微球、生物化学用原料的开发,在生物医学原料领域深耕细作,打造生物医学原料、体外诊断产品,以及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全自动设备。”对于未来发展,王忠亮胸有成竹,从容孽画。
    弦歌不辍 芳华待灼
    十年风雨写春秋,九年奋斗志不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经济体的强大,需要综合实力的提升。大到国家与民族,小至院校和企业,发展科技硬实力都是重中之重。尽管我们完全可以进口原材料,但始终没有这样做,这就是选择投入巨资与研发死磕的原因所在。”王忠亮的这番肺腑之言,淋滴尽致地诠释了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所在。
    “提高疾病的精确诊断与治愈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探索生命奥秘,是生物医药界的永恒主题,也是从业者的终极使命。正是这股力量,推动着我们奋不顾身地去潜心钻研、探索发现……”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欧洲供应链顶级专家、克兰菲尔德大学物流与运输研究中心主席马丁·克里斯托弗在30年前就提出过一个观点: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如今,在王忠亮带领下,惠邦生物已经解决供应链问题。有理由相信,在以惠邦生物为代表的国内生物医药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未来几年内,我国一定能产生比肩国外巨头的民族企业,行业“卡脖子”难题也必将迎刃而解。
(图)王忠亮在实验室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