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9-20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守护文化遗产 展现责任担当 |
山西省工商联引领晋商“文明守望” |
|
作者:
【记者张华钰太原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144 |
|
|
|
|
|
|
日前,山西省工商联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文明守望晋商携手”为主题举办新一期晋商大讲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弘扬晋商精神,积极参与“文明守望工程”,创新活化利用方式,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 “文明守望工程”是山西省于2017年为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作用而启动的一项系统工程。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山西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全国排名第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居全国第一;古建筑28027处,约占全国1/10。长期以来,这部分文物由于关注度不够、投入保障不足、管理不到位等历史欠账,约80%存在不同程度的险情,保存状况堪忧。 2017年3月,山西省政府印发“文明守望工程”实施方案,出台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的政策,编制工作指南,提出要充分动员、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资、集资、出资、认领、认养、创设博物馆、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全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成果共享”的文物保护利用新发展格局。山西省工商联持续发动引导,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响应参与,在共同构建文物保护利用新发展格局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截至2022年底,全省认领认养文物建筑421处,吸引社会资金5.4亿余元,大批濒临损毁的文物建筑重获新生。 山西省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剑英表示,广大民营企业要进一步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精神,充分把握利好政策机遇,坚定信心,大胆发展;要深刻认识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保护好文物和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要深刻认识参与文物保护和利用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是弘扬晋商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通过社会公益基金、全额出资、与政府合作等方式,开拓文物修缮、文博展览、教育和研究、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新的发展领域,积极参加“文明守望工程”,展现晋商新作为。 本期大讲堂邀请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原院长、省古建筑协会会长任毅敏,以“山西古建筑价值特色与保护发展”为主题,从山西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规模、地域分布、世界各地文物保护利用案例、民营企业参与路径等角度,为企业家生动授课。 参会企业家纷纷表示,通过聆听专家授课,对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有了全新的思考和认识,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心,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把握民营经济发展新机遇,积极参与“文明守望工程”,守护华夏文化遗产,展现晋商责任担当,让文物活起来,让企业强起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