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9-20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安徽制造业发展报告发布 |
|
作者:
【记者靳生合肥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975 |
|
|
|
|
|
|
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召开之际,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安徽制造业发展报告》,系统梳理、总结制造强省建设的举措、成效。从新兴工业大省迈向制造强省,安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万亿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水平居全国第一方阵,推动安徽全省经济实现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转变。 近年来,安徽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坚持新型工业化方向,聚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从产业看,安徽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大力推进十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突出链群协同、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构建万千亿产业体系,去年15个产业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从企业看,安徽坚持培优育新、招大引强,健全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从科技含量和质量效益看,安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制造业领域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制造业高端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更多安徽制造畅行全国、畅销世界。 《安徽制造业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以来的五届世界制造业大会,累计集中签约项目3021个,实际完成投资超万亿元。其中,外资企业签约项目1153个。 报告显示,安徽制造业发展成就综合实力迈入第一方阵:2012-2022年,安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5%增速居全国第4位。2023年1-7月安徽全省汽车产量1233万辆,居全国第2位,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43.2万辆居全国第4位。另外,2022年安徽光伏产业营业收入1954.9亿元,总量居全国第4位。2022年底,“中国声谷”集聚企业超过2000家年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同时,集成电路形成从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装备、材料等较完整产业链条,产业链上下游集聚企业470多家,经营主体形成强势矩阵。 报告还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安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121户,居全国第6位;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97户,居全国第8位。营业收入方面,安徽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56户,其中制造业企业51户,超千亿元工业企业6户,其中制造业企业5户。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