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08-31
2023-08-31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打造无障碍环境需过好三道关

作者: ■刘予涵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74

    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与残疾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人文关怀和文明程度。8月24日,浙江省台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举办“有爱无碍喜迎亚运”无障碍环境体验现场会,邀请各地残疾人实地参观无障碍改造点,感受无障碍环境建设带来的便捷。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权益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他们融入社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各地各行各业聚焦特殊群体合法权益,都在为无障碍环境建设发力,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老年人和其他社会成员感受到了无障碍设施带来的便利。不过,也应看到,打造无障碍环境绝非一日之功,让无障碍环境真正实现“无障碍”,需要过好三道关。
    硬件设施关。这主要体现在交通出行设施和居家适老化改造两个方面。当前,城市里的市政道路、公园、广场、公共建筑、居住小区等地区或场所无障碍设施较齐全,但存在设施不符合标准、设施之间衔接不顺畅等情况,整体通行能力较弱,需要加大建设和改造力度,实现无障碍设施互联贯通。此外,需要加快居家适老化改造,给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让残疾人、老年人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智能安全监护,辅助器具适配等,提高居家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数字鸿沟关。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普遍享受着数字化服务带来的便利,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在网上购物、打车、看病,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残疾人、老年人带来“不会用、不好用”的困难。有关部门要推动信息化和无障碍环境深度融合,推行“长辈模式”,提供字体放大、配色调整、智能语音等服务,弥合残疾人和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帮助他们享受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人性化服务关。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包括各种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还包括无障碍社会服务,建设对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幼儿、伤病者、负重者等人群充分友好的城市环境,让所有人都能有效地参与社会生活。各行各业尤其是公共服务机构,要大力推行人性化服务,比如设置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窗口,开通绿色通道,除配备老花镜、便民服务箱、轮椅等专属服务设施,以及安装卫生间扶手、坐便器、抓杆等传统无障碍设施外,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配备盲人手机,对听力障碍人群提供手语服务等,有针对性地满足特殊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总之,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政府、市场、社会和个人共同发力,才能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高质量发展,打造有温度、有魅力、有人情味的文明城市。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