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8-25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多措并举维护外卖骑手合法权益 |
|
作者:
■钱立功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74 |
|
|
|
|
|
|
伴随着我国外卖行业高速发展,外卖骑手队伍迅速壮大。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以其工作时间灵活、市场需求量大、准入门槛较低、劳动报酬较高等特点,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2022年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400万人,其中外卖骑手总数达到了738万人。 但由于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通过“去劳动关系化”,改变了传统劳动关系中的“强从属、强保障”属性,通过“弱从属、弱保障”实现了用工灵活化,一些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如劳动关系模糊,有的平台企业为了躲避责任,只与外卖骑手签订合作协议、承揽协议等。加之原先的直营模式和劳务派遣模式已经被平台和商家所淘汰,外卖骑手可以自由为多家平台工作,导致劳动关系难以确认,基本权益保障难。有的平台算法过于严格,导致骑手的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带来客户与外卖骑手之间的矛盾增多,为抢时间而出现过度劳累、发生交通事故等风险。 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具有持续而稳定的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缓解就业压力,有效配置劳动资源,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给老百姓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外卖骑手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这一庞大的群体的合法权益必须得到有效保护。 首先,在制度设计上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机制,厘清平台与从业者的用工关系,企业要根据用工事实和劳动管理程度,与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与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订立书面协议,规范用工,不能让外卖骑手“裸奔”于劳动权益保障之外。 其次,要加强监管,对平台与外卖骑手在签订劳动合同、社会保险方面实施常态化监管,建立信息共享、建立调解、监管、判决“三位一体”的劳动维权平台,开通维权绿色通道,精准化解外卖骑手的劳动纠纷。 再次,要完善平台算法,不得将“最严算法”作为考核要求,通过“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确定订单数量、准时率、在线率等考核要素,适当放宽配送时限。完善平台订单分派机制,优化配送路线,合理确定订单饱和度,降低劳动强度,增强安全度。 此外,要加强人性关怀,给予外卖骑手等劳动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如提供“服务驿站”、开设“法律援助直通车”,建立“避暑纳凉点”等,保障他们的休息休假、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权益,给予他们一份尊重和关爱。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我国就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保障权益更加可感、更可持续,才能调动更大积极性,进而创造更多新业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