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8-25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整治“强制购物”要有新思路 |
|
作者:
■张国栋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922 |
|
|
|
|
|
|
日前,一则“因没买东西导游不给办入住”的视频引起热议。发布者表示,旅游时因未买东西,导游让游客在酒店外等几个小时再办入住。不少网友表示,买不买是自己的事,不该被强迫。经调查发现,暑期以来,旅游热度持续高涨,而导游强制购物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导游强行推销、强制购物的现象多发生在低价旅游团中。而低价团产品往往把旅游景点、酒店等包装得很好,却故意隐藏购物店,对目的地不熟悉的旅游者,很难分辨产品品质。 强制购物是尾大不掉的老问题,究其原因,还是既得利益使然。购物店、旅行社、导游、司机之间有一条利益链,购物店需要旅行社拉客,旅行社以低价团的方式吸引游客,要把利润做出来,就得想办法让游客消费。导游作为其中一环,需要完成旅行社交给的任务,旅行团消费多少,决定了导游能拿到多少,业绩差的难以生存。尤其很多导游没有基本工资,主要靠带团费,产品本身亏钱,只能通过购物消费。同时,旅行社进入壁垒较低,导致一些旅行社有投机心理,对游客只进行一次性交易,由此产生低价团、强制购物等乱象。此外,违法成本低,即使被吊销营业执照还能换个马甲卷土重来。 低价团以欺骗消费者的方式强制购物,并非市场良性竞争,而是劣币驱逐良币,导致市场混乱,游客遭殃,必须予以整治。近日,文旅部印发通知,决定于7月24日至10月31日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百日行动。职能部门治理旅游乱象的决心,会在一定时间内对旅行社和相关企业起到震慑作用。 不过也要看到,强制购物屡禁不止,并非全是导游惹的祸,而是由当下旅游市场产业结构、从业模式、监管机制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整治市场乱象,除了现有办法规则,还要有新思路新举措,从而跳出团体游模式,建立面向散客的旅游服务体系,推进散客服务主客共享。 一方面,提高旅行社进入和退出壁垒,监测其运行周期并进行动态管理,对一些“僵尸企业”加大保证金收取,以免违规成本过低。另一方面,转变用人模式,将导游佣金制纳入“办事日程”,让其没有强制购物的动机,还要利用数字手段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监管,既要保证个人隐私,又能保证服务的客观性和公开性。此外,要重视游客教育,帮助其远离低价团“陷阱”,增强旅游安全意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