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8-22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安徽深挖“大黄山”文化内涵 |
建设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
作者:
■刘美子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181 |
|
|
|
|
|
|
远眺缕缕云雾从山谷中缓缓升起,成片的云海在俊秀奇美的山间奔涌;漫步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欣赏古朴典雅的徽派建筑;畅游歙县非遗夜市,探寻徽州文化独特魅力……今年以来,安徽省黄山市的旅游持续火爆。 在安徽省政府新闻办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安徽省将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深入挖掘“大黄山”文化内涵,整合旅游优质资源,积极推进文旅产业升级,辐射带动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全域高质量发展。 “大黄山”的概念在2022年2月安徽省发布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中首次被明确提出,范围包括黄山、池州、宣城、安庆4市,18个县(市、区)。而今,安徽省为“大黄山”的发展锚定坐标、明确路径、指明方向。 “墙角虽削去三分,但上方有棱有角,下方墙基仍在,意思就是‘上不让天,下不让地,中间让出三分和气’。”在黄山市黟县西递镇西递村胡文照故居前,西递村党总支书记胡立傲正在向游客讲解蕴藏于徽派建筑中独特的“和合”文化。 作为徽文化的发祥地,除了享誉海内外的风景名胜,最吸引游客的就是以马头墙、青砖黛瓦为浓重印记的徽派建筑。目前,黄山市古村落就有100余个,不可移动文物8000余处。 据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邵海卫介绍,安徽省将加强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传承,深度发掘“大黄山”区域文化价值并注入时代内涵,增强旅游体验的文化底蕴,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打造世界知名人文旅游品牌。 “我们将推动徽文化及其衍生的文化元素和文创产品融入旅游街区、景区、酒店、线路等。实施黄梅戏曲本典藏工程、徽州文书馆藏工程,高起点建设一批非遗馆、非遗工坊、非遗旅游基地。”邵海卫表示。 8月4日晚,“朴乐星河·漫游野趣”朴蔓第二届草地音乐节在黄山市黟县碧阳镇丰梧村举办,音乐、露营、山野、啤酒、烧烤、烟花等时尚元素齐聚美丽乡村。 近年来,黄山市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培育形成了茶香竹铺、江畔九砂、卖花渔村、梦里祖源等特色微景区,成为众多游客的向往之地。 未来,黄山将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休闲旅游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培育乡村旅游精品,打造具有国际魅力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培育一批乡村旅游主题村、美食村等。 黄山市还将在培育高品质休闲度假旅游业态上下功夫,大力发展休闲度假经济、创意经济、体育赛事经济、康养经济等,落地一批国际会议、国际论坛、国际赛事等重大活动。同时,充分挖掘文化典籍、精彩典故、历史遗存等,用国际思维模式讲好“大黄山”故事。 据了解,今年1月至6月,黄山市共接待游客3610.4万人次、同比增长125.1%,旅游总收入330.8亿元、同比增长109.7%。(据新华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