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08-15
2023-08-15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APP“自动续费”乱象亟待整改

作者: ■叶金福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909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点名了多个APP存在“自动续费”问题,引发舆论热议。从报道来看,一些APP对相关部门的要求置若罔闻,依然在自动续费问题上采取默认勾选的方式,而且很多APP也没有在自动续费前5日以短信、消息推送等显著方式提醒用户。同时,在被“自动续费”后,消费者往往面临投诉无门、退款难等问题。
    眼下,消费者利用APP付费方式购买服务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不但是一种消费新方式,也是一种消费新趋势。但一些无良经营者为了达到“服务延续”的目的,在“自动续费”上设套路,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也违反了市场交易的诚信原则,更是违背了商业道德。
    《电子商务法》规定,经营者搭售商品或者服务,应当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不得将搭售商品或者服务作为默认同意的选项。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明确规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可见,相关法律法规对此已有十分明确的规制。
    但事实上,一些无良经营者却采取投机取巧的手法,在选择用格式条款进行说明,故意采取了“最不显著”的提醒方式,使不少消费者落入了“自动续费”的套路和陷阱之中。APP“自动续费”乱象,饱受消费者的诟病。
    APP“自动续费”乱象谁来管?笔者认为,还需监管发力。一方面,监管要“严督查”。市场监管、消协、网信等部门要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常规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制止,规避类似APP“自动续费”式服务的漏洞。另一方面,监管要“严处罚”。对APP“自动续费”的消费侵权和消费欺诈行为,监管部门不妨通过开罚单、列入“黑名单”、追究法律责任等处罚手段,让其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更付出“法律代价”,倒逼其切实履行服务契约。
    当然,消费者也需树立维权意识。“自动续费”套路深,但消费者绝不能任凭“宰割”,既要坚决说“不”,又要拿起法律武器,以避免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相信,只要监管严督查、严处罚,再辅以消费者积极维权,就一定能有效遏制APP“自动续费”乱象,从而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