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8-11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消费金融机构融资再提速 |
|
作者:
■王宝会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990 |
|
|
|
|
|
|
今年以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ABS)融资工具发行再提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兴业消费金融、湖北消费金融等5家消费金融机构发行ABS,发行规模逾百亿元。 ABS是消费金融行业“补血”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居民消费信贷需求的复苏,消费金融公司加快发行ABS融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防范哪些金融风险?除了ABS还有哪些融资渠道? 加快发行ABS“补血” 近日,“兴晴2023年第一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简称“兴晴2023—1”)发行文件正式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布。“兴晴2023—1”发行规模为20亿元。本期项目发行后,由持牌机构兴业消费金融发起设立的“兴晴”系列ABS工具累计发行规模将达到179亿元。 今年以来,不只是兴业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等消费金融机构也于近期发行个人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眼下,消费金融行业为何密集加快发行ABS?对此,中原消费金融总经理周文龙表示,消费金融公司热衷于发行ABS,是由于消费信贷类资产证券化已成为助力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规模扩张的重要“补血”渠道,通过发行ABS可以将已经形成的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从而回笼资金,回笼后的资金继续开展信贷业务,盘活了信贷资产存量,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开展ABS发行工作,需要依据产品的结构以及市场的认可度,经过监管的审批或注册,可以在市场上正常发行相关产品。”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表示,在此过程中,获得监管的资格批复代表了监管部门对主体的认可,获得产品的批复代表了监管部门对资产的认可,而在市场上的成功发行也标志着市场的认可。 ABS是一种将资产的未来现金流转化为证券的金融工具。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一般而言ABS涉及原始权益人、管理人、持有人以及负责资金监管、资金托管、证券登记、托管与交易等机构。对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发行ABS需要严格遵守审批发行流程和有关金融部门要求。 增厚资本抵御风险 消费金融机构使用ABS融资,不仅能增厚公司资本金能力,还能利用ABS在破产隔离、超额利差等方面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人的风险。 今年以来,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发行ABS,一方面显示出消费金融公司对于资金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消费金融业务的增长,背后是越发强烈的居民消费意愿回暖信号。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个人短期消费贷款新增3009亿元,同比多增4019亿元。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带动下,居民大宗消费需求不断释放,线上消费较快增长,服务消费继续回暖。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截至目前,已经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达到31家,贷款规模超8300亿元,约占我国短期消费贷款市场的8%,成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消费金融市场的重要补充。研究表明,消费金融对促进消费具有显著作用,增强消费金融公司资金实力并降低金融风险,在当下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在监管部门要求和指导下,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在公司治理、内控审查、风控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升。专家表示,消费金融机构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融资,还需要关注公司的底层资产质量、信用风险等关键要素,以期夯实公司抗风险的地基。 拓宽多元融资渠道 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不吸收公众存款,为我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既然消费金融公司不能吸收存款,那么发放消费贷款的钱从哪里来? 根据《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经监管部门批准,消费金融公司可以经营部分或者全部人民币业务,如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境内同业拆借;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等。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已日趋多元化,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股东资金、同业拆借、金融债、ABS、银团贷款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 不同融资方式各有优势和局限,消费金融公司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模式、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环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欧阳日辉表示,消费金融公司除发行ABS、金融债以及银团贷款等融资工具外,还应积极通过推动上市及发行优先股、资本补充债、永续债等资本补充工具拓展融资渠道,在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的同时,有效提升自身的品牌知名度。 随着消费金融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多元化、低成本融资能力将成为消费金融公司重要的竞争力之一。多元化融资渠道既能够帮助消费金融公司在融资手段上实现多样化,同时也反映出消费金融公司良好的发展情况受到外部认可,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降低流动性风险,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融资体系。因此,多元化融资渠道仍将是未来发展趋势,将推动消费金融行业逐渐走向成熟,为消费金融行业扩容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