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8-09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榆林市千家民企助力产业振兴路 |
涌现出一批因地制宜富有特色的帮扶新模式 |
作者:
■本报记者刘可通讯员陈立颖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941 |
|
|
|
|
|
|
“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以来,榆林市各级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相关部署要求,聚焦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产业振兴为主攻方向,通过村企结对、扬榆协作、消费帮扶、公益捐赠等形式,广泛发动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截至目前,榆林市共有1024家民营企业参与行动,累计新增投资23.5亿元、公益捐赠1亿元,并涌现出一批因地制宜、富有特色一线帮扶新模式。 子洲: 小县城出了个“国际企业”应马安 陕西应马安养殖有限公司在榆林市子洲县是个特别的存在。 创始人崔应国是子洲县老君殿镇南坬村人,曾以放羊为生。外出闯荡后通过多年辛苦打拼,在羊绒生产、羊毛衫制造领域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和技术后,他选择返乡创业,并与国外的合作伙伴安德烈斯(德国人)、马克(瑞士人)共同在子洲县投资发展超细绒山羊养殖产业。 “我们三个人各取了名字中的一个字,就成立了陕西应马安养殖有限公司。”崔应国介绍说。企业逐步在子洲县何家集、老君殿等乡镇建设了10个规模化养殖场,有效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 从“做给农民看”到“带着农民干”再到“帮着农民富”,位于何家集镇高家塔村的“应马安8号羊场”,是该镇13个行政村的集体经济产业,现已实现定期分红。 “2019年,我们向张家渠村36户村民各发放30只超细绒山羊和1只种公羊,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公司保底收购羊羔并高价收购羊绒,帮助每户每年平均增收近5万元。”陕西应马安养殖有限公司经理张勇军说。 府谷: “小果子”助力区域产业大振兴 海红果又名海红子,主产于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及周边地区,过去,府谷县海红果树加工水平低下,仅生产海红果片、果脯和果汁饮料等,大部分水果没有得到加工利用,果子销售难,极大地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以后,由于海红果增产不增收,和农村外出人口增加、对海红果缺乏管护,使得这一稀有树种濒临灭绝的危险。 刘子贤,土生土长府谷人,每年秋天,他站在农村那些衰态十足的海红树下,看着无人收摘的海红果一个个地落地腐烂,十分痛惜。“能不能把海红果进行开发利用,提升附加值呢?”刘子贤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后,2011年5月,创办了府谷县聚金邦公司。趁着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县重视海红果深加工的东风,该公司与高校、研究院等联合成立了海红果研发中心,并酿造出海红果白酒、干红酒、甜型酒等系列酒,受到各地消费者的青睐。 如今每到金秋时节,来自全县各镇的果农都会来到府谷县墙头农业园区聚金邦农产品开发公司,排着长长的车队销售自己的海红果。在车队中,果农们有的赶着驴车,有的开着农用三轮车,车上装得满满当当,堆着一袋袋海红果。古城镇罗家沟的村民贾来宽的海红果销售收入就达到了2万元,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贾来宽说:“海红果每年占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我很重视对海红果的管护。打药、刮树、剪枝、松土、浇水,需要投入很多精力。聚金邦公司每年都会开展海红果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工作,包括海红果低产园改造、栽培嫁接、病虫害防治专题培训会等,我们农户也大大受益。” 小切口 大成绩: 千家民企助力产业振兴路 在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中,刘子贤和他的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结合海红果酒产业发展,对海红果种植贫困村采取种植技术帮扶、间接就业帮扶和保护价收购帮扶等一系列举措,累计收购优质海红果1000多万斤,支付果农款1000多万元,惠及1000多户果农,切实促进果农增收,创新绿色经济,助力了区域产业振兴。 府谷县“万企兴万村”行动则由工商联牵头,联合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慈善协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府谷县支行、中国农业银行府谷县支行,出台《关于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实施方案》,成立由主席任组长、各成员单位分管副职任副组长的“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行动开展以来,府谷县工商联动员县内203家企业,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的方式进行结对帮扶,民营企业纷纷以资金支持、项目支撑、协助帮建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整治、绿化美化亮化,开展爱心助学、助医、助残等社会救助活动,截至目前,落实各类帮扶资金3202.22万元。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榆林广大民营企业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实干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涌现出榆阳区上河集团常乐堡15万只湖羊养殖项目、佳县大美石窑旅游度假区“乡村文化+红色文化+康养”项目等一批典型示范项目,成立全省首家助力乡村振兴的商会组织——佳县基层乡村振兴商会等。小切口,大成绩,榆林市投身于乡村振兴一线的民营企业家们,用朴实的实际行动,点燃了中国广袤乡村里新时代振兴致富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