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08-07
2023-08-07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博物馆非馆方讲解乱象亟待治理

作者: ■杨玉龙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63

    据报道,博物馆讲解服务问题颇多:非馆方讲解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讲解员音量扰人,还经常霸占展品前最佳观赏位置,影响看展秩序;还有一些所谓“野导”,不仅讲解内容漏洞百出,还把野史当正史,混杂着成功学、低俗段子,糊弄、污染观众。
    为了更好地参观游览博物馆,深入了解文物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因博物馆提供的官方讲解服务资源有限,不少游客选择花钱购买讲解服务。据了解,大多数博物馆都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项目,有公益和收费两大类。同时,也有许多非馆方讲解者,诸如,以博物馆讲解为经营业务的民间文化传播机构大量涌现,以“导游”身份“接单”的个人讲解员。
    博物馆非馆方讲解虽满足了游客的需求,但其中的乱象不容小觑。例如,有的非馆方讲解或研学机构使用虚假内容为其宣传造势,误导家长、学生及其他参观游客;有的非馆方讲解员还勾结“黄牛”,造成一些观众预约不到博物馆门票,从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的不良业态;讲解质量参差不齐,大量夹杂野史秘闻。这也影响了游客体验,扰乱了市场。
    博物馆非馆方讲解乱象亟待治理。对于博物馆非馆方讲解需要有效的管理和规范。去年8月,北京市文物局发布关于规范博物馆讲解工作的指导意见,为博物馆讲解服务立规矩。其中意见明确,社会团体及个人在博物馆内开展讲解服务要经过考核、培训,博物馆将建“白名单”,对考核通过者进行规范管理。这对规范博物馆非馆方讲解具有积极意义。
    有的博物馆就进行了积极尝试。7月9日,国家博物馆发布关于规范馆内讲解秩序的通知,其中就提出,确因工作需要在馆内开展讲解活动的单位,须提前5日提出申请,报备讲解内容、讲解人员、活动流程、安全责任等材料。而且,一些博物馆通过借助外部力量充实讲解服务,并丰富讲解类型,从而满足观众想听讲解的需求,也值得借鉴。
    对于从业机构及人员来讲,应该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例如,应对讲解上岗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考核。尤其是博物馆讲解和教育的从业者需要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严格考核。而且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出现的非馆方讲解和研学机构讲解的乱象,也有必要出台整治措施,这些违法违规的,当加大依法打击力度,共同营造良好的博物馆参观学习环境。
    诚如媒体报道,要“深读”一座博物馆,一名优秀的讲解员成了不少游客心中最好的“领路人”。对于博物馆非馆方讲解不能“一禁了之”,关键是进行有力有效规范。毕竟,从现实来看,尽管非馆方讲解存在不少问题,但其中也不乏讲解高手。此外,相关部门应加强社会讲解资质资格认证,维护参观秩序,优化参观体验,同样不能忽视。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