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7-18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商丘市“万企兴万村”行动见实效 |
1060余家民营企业参与,结对共建帮扶800多个村 |
作者:
■鲁学勇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28 |
|
|
|
|
|
|
自“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以来,河南省商丘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组织引导民营企业立足实际,以助力乡村振兴为抓手,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传承非遗文化、公益支持等方式,凝聚起帮扶共建合力,绘就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商丘市有1060余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结对共建帮扶800多个村,实施帮扶项目230余个,资金投入约3亿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农民增收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特色名片、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重要途径。 商丘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以特色产业帮扶为重点,引导民营企业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帮扶模式,打造农业产业链,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村企双兴共荣。 河南懂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公司+订单+合作社+农户”产业帮扶机制,实行“一地生四金”,即群众流转土地“获租金”、帮扶资金入股“变股金”、群众打工“挣薪金”、资源入股“分现金”模式,带动农产品高效种植6万余亩,提供群众就业岗位512个,带动周边数千农户增收。 河南凤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睢县草莓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草莓育苗和采摘核心区520余亩,辐射带动周边发展草莓、西瓜、甜瓜等优质果蔬种植3000余亩。 商丘市龙港湾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新兴产业助力农村发展,指导周边乡镇1000多户村民开展黄花菜种植和板山羊养殖,人均增收达到1.4万元,带动1300多人致富。 传承非遗文化 促进文化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土文化的精华,是乡村振兴的文化驱动力。 为更好地拓宽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在商丘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的组织引导下,民营企业积极利用结对村人文资源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商丘市新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宁陵县三商葫芦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三方联动”模式,结合乡村旅游资源,在宁陵县翟楼村打造非遗葫芦文创园,创新葫芦工艺、丰富葫芦艺术品、延长葫芦产业链,同时借助电商优势广开销路,形成葫芦产业兴旺、村民增收致富、非遗技艺传承发展的繁荣景象。 河南志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结合自身特点,在睢县回示村投资改造包括幼儿园、博物馆、美术馆、研学基地、酒店、游乐园等设施的惠济文化大观园,使该村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文旅小镇和教育强村;在董店帝丘东村流转土地106亩,建起葫芦大棚,带领村民一起种植葫芦和并向农户传授葫芦加工、非遗烙画技术、传拓等技术,在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体量的同时,较好地做到了以非遗发展助推文化繁荣。 弘扬光彩精神 扛起民企担当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精准帮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环节。为加快补齐人居环境短板,全面提升乡村颜值,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商丘市民营企业在做好自身发展的同时,笃行福泽社会的责任担当,积极参与村内道路维修、扶弱济困、捐资助学等公益事业,尽力帮助农村、农民解决困难,不断提升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 宁陵牧原农牧有限公司企业连续6年向占地村1800余名大学生直接捐资500余万元,累计为所有场区占地村的中小学校免费发放价值200余万元的学习用具,修建道路60余公里,投资3000余万元绿化美化环境、修建路灯,多年来累计为宁陵县“同心圆梦超市”捐资2000万元。 商丘市和昌饲料有限公司先后向当地敬老院捐款捐物20余万元,向农村困难家庭、贫困大学生捐款捐物26万元。 商丘市中发休闲用品有限公司为当地敬老院捐款捐物合计13万元,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捐款捐物13万元,为修缮农村道路捐款11万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