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7-18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哈尔滨市工商联:多种模式探索兴村新路径 |
|
作者:
■本报记者刘洁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357 |
|
|
|
|
|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工商联广泛发动和引导商(协)会组织、会员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投入到“万企兴万村”行动中,通过加强村企对接推进互利共赢,谋划产业与村民共同富裕,探索三产带一产、开发特色兴村项目等多种新模式,助力乡村发展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 据全国工商联“万企兴万村”行动系统台账统计,截至目前,哈尔滨市工商联共引导动员363家民营企业参与到行动中,开展兴村项目392个,其中投资经营类项目57个,投资金额2782.3万元;公益捐赠类项目335个,捐款捐物总额209.16万元,覆盖投资兴村数176个。 村企对接 推进互利共赢 哈尔滨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甘立军表示,今年哈尔滨市工商联继续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积极发动引导企业深入乡村,多次带领企业家开展现场对接会、推进会、调度会等,调研交流、走访慰问、结对帮扶、谋划产业,营造全市“万企兴万村”行动良好氛围。 哈尔滨市工商联切实当好民企在乡村振兴中的联络员。截至目前,哈尔滨市工商联共组织300多家民营企业参与行动,与上百个行政村进行现场对接。 为保证工作效果,哈尔滨市工商联提出“办实事、求实效,不作表面文章”的工作要求。通过发挥民营企业人才、技术、资金、管理优势,结合全市各村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探索出一条差异化发展的振兴之路。 “我们组织了27名民营企业家,走进道外区民主镇光明村开展认领‘一亩田’等专项活动,企业家与哈尔滨沃香水稻专业合作社签订认购合同27份,切实解决农民急难愁盼问题,为农民扫除了后顾之忧。”哈尔滨市道外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刘玉伟告诉记者,该活动让农民坚定了产业化信心,有效提升农村生产效率。 哈尔滨市工商联把合作共赢促发展作为工作原则,引导民营企业将自身发展与农民富裕、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以多种方式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保护农民利益,通过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经哈尔滨市工商联牵线搭桥,在巴彦县洼兴镇召开的哈尔滨市“万企兴万村”(巴彦)行动推进会上,哈尔滨市工商联副主席、哈尔滨凯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田立坤等6名担任名誉村主任的企业家针对各村资源优势,分别对黏玉米种植、大白兔养殖、生猪养殖等产业项目及农业技术培训等问题与洼兴镇进行深入对接,形成专业化特色产业发展路径。 谋划产业发展 与村民实现共富 除了积极对接产业,哈尔滨市工商联还注重发挥核心企业的优势,通过培育产业项目,实现企业与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哈尔滨市总商会副会长、黑龙江313羊庄餐饮公司董事长聂生斌多次跟随哈尔滨市工商联深入乡村,进行实地调研,开发“三一三村里村外”系列玉米产品项目。聂生斌不仅拿出100万元专款作为“助农乐”无息资金,让农民先领钱再种粮,同时还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粮食,并保证粮食出村粮款结清,对勤劳肯干的农户还以发奖金、发红包的形式,间接提高收购价,个别脱贫户收粮价可达每斤20元。 聂生斌发挥企业优势,从农产品终端走向农产品前端,从第三产业上溯到第一产业,以玉米生产种植为开端,形成加工、销售产业融合的新模式,惠及乡村、惠及农民,把企业的终端市场与农村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走共富路。 借助三产带动一产 哈尔滨市工商联注重引导会员企业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发挥优势,反哺乡村产业发展。 会员企业KC皮草集团董事长张勉带领全体员工从文化、人才、生态角度着手,借助第三产业优势,带动农村第一产业蓬勃发展,积极为乡村振兴谋实事、做贡献。张勉在KC门店设立满族村文化、风俗展示墙,吸引到店客人到特色村旅游,以此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此外,该企业还与高校签订“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和“就业实习基地协议”,为艺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每年提供10万元奖学助学金,增强农村学生就业技能,为农村学生就业创业、农村家庭增收增添动力。 为更好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该企业在延寿县新华村设立帮扶基金,捐赠17.4万元用于村里粉条厂改造,助力新华村富农产业升级。同时,企业还联合各大关联公司,利用自身优势对农产品进行包装推销,形成一个稳定的农产品终端市场。 探索兴村产业项目新模式 2023年,哈尔滨市工商联联合哈尔滨理工大学驻巴彦县新立村工作队,争取到中国残联“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目前已有220只湖羊落户新立村,该项目成为新立村农户、村集体增收的又一有力抓手。 同时,哈尔滨市工商联动员会员企业哈尔滨红光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企业,共同参与到该村湖羊饲养产业项目,企业出资对村里实施产业帮扶,彰显民企担当,同时要求村两委及工作队部分出资入股,携手促进乡村产业化振兴,提高农民收入。 哈尔滨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曹弘峰表示,新立村湖羊饲养产业项目已成为“万企兴万村”行动中的兴村项目典型,将予以推广。截至目前,企业已经结对帮扶49个行政村。 记者了解到,兴村项目中,民营企业可选择两种模式投资产业项目,一是民企出资对行政村实施产业帮扶,设立产业帮扶基金,不参与行政村产业项目的经营和管理,以金融手段帮助农户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投资额由行政村五年后全额返还;二是民企对行政村产业帮扶项目出资50%,剩余50%由村两委或村民集资入股,年底共同按股份分红。各驻村工作队为产业项目资金做信誉担保,保证和监督好项目的正常运行。 如今,这种多方绑定、共同发力,带动行政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兴村产业项目正在哈尔滨市“万企兴万村”行动中不断拓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