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07-14
2023-07-14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锦州推进数字建设增添经济发展新动能

作者: ■王文旭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875
    
    数字经济是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我国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数字锦州建设有利于锦州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实现经济发展,增添锦州经济发展新动能。
加强顶层设计
完善制度体系
    首先,制定出台锦州市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的相关制度、法规,对政务信息化项目实行源头归口管理,从方案设计到组织实施再到最后验收,开展全流程监管。锦州市在精心调研和研讨基础上,制定出台系列文件。随着时代发展,锦州市应继续完善数字锦州建设和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保障。
    另外,锦州市在大数据产业发展和数字锦州建设领导小组基础上,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等全面推进数字锦州建设工作决策咨询,并组织确保新建项目符合数字锦州建设相关标准和要求。为数字锦州建设和大数据产业科学发展、为决策科学化提供保障。
    在进一步完善数字锦州建设同时,形成开发模式提升信息资源利用效率。锦州市政府继续着力构建“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合作共建模式,大力推进数字锦州建设。锦州市政府出台优惠招商政策引进全球实力企业——华为公司,构建服务辽宁乃至覆盖东北的高标准数据中心。与北京启迪云志科技公司、沈阳安新自动化控制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推动数字锦州健康有序发展。与锦州辽宁工业大学和渤海大学等高校平台合作,建立联动机制,共同推进数字锦州建设。
    整合数据资源
加快推进区域大数据中心建设
    建议推进全市统一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规范跨部门共享方式,建设完善市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建设完善全市统一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信息、电子证照、公共信用等基础数据库,推进大数据治理和开放应用。
    提升云存储能力,加快推进云存储产业基地建设,提升锦州市大数据云存储的服务和支撑能力。深入推进共享平台的全面应用,发挥大数据共享枢纽跨层级、跨地域的核心作用。
    共享融合发展
    繁荣发展数字产业经济
    首先,积极争取将锦州5G数字产业基地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争取5G基站增量,加强政策扶持与引导,多管齐下推进5G应用与融合,积极为传统产业赋能,用5G步伐引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其次,围绕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APP服务行业,培育壮大锦州通APP产业生态圈,培育本地企业和创业群体,实现线上线下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的新业态。
    落实保障措施
    完善网格化工作管理机制
    建立网格化管理工作督导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样重要。形成各职能部门从大数据共享平台获取数据的工作机制,避免网格员重复工作。然后,强化激励保障,增加网格化管理专项经费,将网格员工资、工作经费、奖励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建立体制机制
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锦州市数字锦州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信息化人才规范化管理。在辖区范围内选拔优秀的IT专业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
    与渤海大学、辽宁工业大学、锦州医科大学、辽宁理工职业大学等高校建立横向联系,鼓励各高校扩大信息化相关专业招生人数,定向培养专业型、实用型人才,坚持学以致用,产学研相结合。与机电工程学校、现代服务学校等职业教育中心合作,培养数字锦州建设的基础操作人才。
    拓宽宣传渠道
    唤醒全社会共同参与意识
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等传统和新兴媒体平台宣传普及数字锦州有关信息,提升市民认知;充分利用锦州市干部大讲堂等平台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培训,推动党员领导干部提高对数字锦州的认识,促进其自觉应用数字锦州平台办公。
    同时,以便民利企为抓手,推动各类服务应用上线,让群众切实感受数字锦州建设带来方便。
    强化安全意识
    建立严格网络安全管理机制
    在完善规章制度方面,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建立统一的使用管理机制,是确保网络安全、加快互联网成果转化的前提。
    在统一技术规范上,按照国家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的基本要求,加强信息部门的统一规划能力,建立信息系统先评估、后建设、再使用制度。
    在统筹安全规划上,不同类型的网络建设者应当结合各自实际,拟制网络安全长期或短期规划,作为开展网络安全工作的依据。
    最后,在完善考评标准方面,引入考核评估和督查手段,将网络安全摆在首位,先防护、再建设,边建设、边规范,利用技术手段加强技术治理,从建设源头和使用末端同时发力,共同保护好网络安全,维护好网络清明。
    (作者系中共锦州市委党校教师)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