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7-11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对“全能防晒衣”亟须全链条治理 |
|
作者:
■杨玉龙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996 |
|
|
|
|
|
|
这些天烈日炙烤,防晒服格外走俏,各种炫酷概念也层出不穷:云感、原纱、凉皮、激光打孔、蝉翼……让人眼晕不已。记者调查发现,一些防晒用品就是炒概念玩噱头,有的所谓黑科技防晒衣,实际就是一件面料轻薄的普通外衣。 诚如媒体报道,云感防晒衣、冰感透气原纱防晒衣、凉皮防晒衣、激光打孔透气防晒衣,还有称加入了“玻尿酸因子”的防晒衣,今夏的防晒用品可谓五花八门。不难理解,今年的热的确让防晒衣也“热”起来。很多品牌都推出了主打防晒的轻薄衣物,这也无疑迎合了公众的消费需求。 但值得警惕的是,市场中的乱象却不容小觑。例如,号称加“玻尿酸”其实就是锦纶;随便标注“防晒”缺少认证;由于防晒用品太过火爆,一些普通轻薄服装也来“蹭热点”;有的产品并未出示完整的产品信息,有的卖家在答复时给出“模棱两可”的答案,让人摸不着头脑……如此,不仅让消费者难以买到放心的产品,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根据国家相关强制性标准,同时满足UPF>40,T(UVA)AV<5%这两个条件才能称为“防紫外线产品”。在此基础上,UPF值越大、T(UVA)AV值越小,防晒效果越好。但对于这些,很多消费者并不了解。而让消费者变成业内行家也并不现实。基于此,也正需要相关部门多方发力,既要加强相关消费警示,更应该强化监管执法。 从监管层面来看,需要创新监管。例如,一些打着“防晒衣”旗号销售的轻薄外套,就是普通的纺织单衣,并非符合国家标准真正意义上的“防紫外线”产品,这无疑涉嫌虚假宣传。对此,就需要有针对性开展监管。对涉嫌违法违规的当加大依法打击力度。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监管部门已对防晒衣市场乱象开启了整治,无疑值得推广。 电商平台当负起责任。一方面应加强对商家的监管,督促商家依法合规经营;另一方面应做好消费警示,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理智消费。其实,在网络平台上想买到货真价实的防晒用品,也并非是难解之题。关键在于,平台增强法律意识,切实尊重消费者的权益,而不是为违法经营搭建平台。 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防晒服饰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显示,中国防晒服饰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由2016年的459亿元增至2022年的6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9%,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42亿元。市场形势向好,但唯有可靠的产品才能助力市场高质量发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