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6-30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保险业为发电企业保驾护航 |
|
|
|
|
|
|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伴随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发电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需求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继2019年发布《核保险风险评估工作指引》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又于近日发布《发电企业保险风险评估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实现了对市场主要发电类型企业风险评估工作的全面覆盖,进一步提升了保险业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能力,为发电企业有效化解生产经营和安全风险、助力电力能源供给结构改革提供了高质量的保险保障,是保险业切实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助推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25.6亿千瓦,是世界上最大的发电市场。随着发电设施规模和复杂性增加,相应的风险也在增加。电力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此,做好电力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工作至关重要。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工作指引》通过深入分析研究保险业多年服务电力行业的承保理赔数据及风险管控实践经验,对各类型风险进行分类分级,不仅包括了传统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导致的物损及责任风险,而且还考虑了转型升级风险及环境污染等新型风险;不仅对投保风险进行评估,而且还提供防灾减损建议等风险减量服务。 永诚保险董事长许坚认为,《工作指引》的出台对于保险行业更好地服务发电企业,支持电力行业绿色转型有着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工作指引》体现了保险行业在电力保险风险管理领域里的重要成果和行业标准,是保险行业对多年来在发电端保险承保、理赔和风险管控经验的总结,有助于全面了解发电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风险管理,能够帮助保险人更好地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提高风险防范能力。”许坚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家薛静表示:“从《工作指引》的具体内容来看,一方面,兼顾五种主要发电类型建设、运营、维护的行业标准规范、装备技术水平以及行业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兼顾电力风险管理服务与金融保险风险评估的衔接关系,体现了金融保险业在风险评估的前置、过程与事后的全产业链规范化、标准化服务要求。《工作指引》的推出,对电力和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深远意义。”(钱林浩)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