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06-27
2023-06-27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社会工作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华理学子以青春作答

作者: ■吴振东史依灵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99

    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从大坝者村到塘子村的山路蜿蜒如画。车行半小时,一处崭新的、暖橙色调的休闲广场出现在眼前,广场绿树围绕,人们载歌载舞。
    广场取名“小花梨乐园”,“花梨”谐音“华理”,一年前,由华东理工大学派出专业团队设计并出资建设的村广场、迎凤桥、塘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陆续投用,切实改善了村容村貌,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也是山海相牵故事中的小小片段。2012年,华东理工大学与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结成定点帮扶对子,持续推进产业帮扶、教育帮扶、治理帮扶等工作,结出丰硕果实。近年来,结合乡村振兴新需求,学校又通过社会工作服务团,在家庭教育、民族文化传承、社区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开展服务,有力助推了当地社会建设。
    “调研中,我们发现村里文化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儿童对大坝者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较低,年长女性、“宝妈”比较缺乏自我规划和精神动力。我们经过反复讨论,一个名为‘风韵坝者’的增能计划逐渐清晰起来。”华东理工大学学生、寻甸社会工作服务团成员胡玉婷说。
    服务团成员以“互助式增能”为理念,以大坝者村社工服务点为服务阵地,引入华东理工大学教育资源,组织起民俗传承、孝老敬亲、移风易俗、志愿服务、休闲娱乐、科学教育等丰富的专题活动,同时动员村民组建互助小组与志愿服务队。服务团希望,通过一个乡风文明共建共治共享的空间,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旗袍秀、制定村规民约、社区事务共商……在近日举行的“巾帼聚力,携手‘童’行”风韵坝者妇女增能小组活动上,坝者社区妇女自信、自强、智慧的风貌令人印象深刻。
    在参与村规民约协商时,多名妇女不约而同写下“勤劳致富”“邻里互助”“保护环境”等内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共同进步。”一位妇女说,要把村规民约张贴在自己家里,让全家人都学习、遵守。
    绵延接续的文化脉络,是构筑精神家园的基石。“老人对发生在村庄的革命故事非常自豪,念念不忘,却不知道怎么把它们讲给下一代。”服务团成员陈宇航说。
    在塘子村党政班子、塘子中心学校支持下,服务团以“讲村情、演村史、话村事、建村馆”为主线,生动开展“我和我的塘子”村庄记忆项目。
    “我和我的塘子”村庄记忆项目丰富了村民日常生活,也带动村民对村庄历史、文化的关注。陈宇航说,接下来,服务团将继续推动村史材料汇编、村史馆及社区居民文化活动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进一步促进塘子村的民族团结与乡风文明。
    助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截至目前,华东理工大学先后选派50余名社工学生连续在当地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组建社会工作为核心的专家咨询团,先后为寻甸300多名社区工作者开展培训,对县16个乡镇社工站开展持续督导。华理社工在寻甸服务的近六年,还推动成立了社会组织培育孵化中心和社会工作服务总站,前后培训、督导各类社区工作人才1000余人。
    “有人愿意扎根吗?”“有!”
    一年的驻点生活,让胡玉婷坚定了留在寻甸、服务基层的想法,“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与推进乡村振兴,正在共同奏响激越的青春之歌。(据新华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