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06-15
2023-06-15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公交带货”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作者: ■刘予涵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925

    6月12日早上6时,“辉白茶专线”客车刚开到浙江省嵊州市贵门乡上坞山村的农村物流服务网点,“乡使”张桂香便提着大包小包迎了上来,里面都是村民们刚炒制好的茶叶。“师傅,一共是36个茶叶货件,这几件是送到长乐镇的,剩下的要寄到杭州、宁波、上海……”她叮嘱道。
    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商业态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农特产品需要销往全国,村民的日常消费品也需要下乡进村,快递进村和农产品进城双向需求都很大。然而,对于地处偏远的农村来说,因为网络营运、公路运输、快递网点设置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导致不少农村快递网点少、送达不及时、寄取不方便等问题,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一方面,生鲜农产品“走出去”困难,无法及时送到城市销售,城市居民对新鲜农产品十分青睐,却没有合适的渠道及时买到。另一方面,快递进村末端运输成本高,虽然农村网购很简单,但是取快递却很难,目前偏远地区快递收发多止步于乡镇,村民只能跑远路去自取,而且快递配送时效普遍过长。在此情况下,如何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显得尤为重要。
    “公交带货”的推行,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好处显而易见。首先,利用公交村村通的便利,让快递搭上公交“顺风车”,打通了快递从乡镇到村庄的“最后一公里”,大大减少了中间环节和物流成本,可以提高农村地区的物流效率,提升偏远农村地区快递服务能力。其次,拓宽了农产品进城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让农村物流“神经末梢”更加畅通,破解了“卖难”“买难”问题,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也释放了农民群众的消费潜力,促进城乡经济的互动发展。此外,该做法还能充分利用公交车辆空间,实现运力共享,避免空载资源的浪费,促进公交行业整体效益的增收,可谓是多赢之举。
    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每天有一亿多件快递包裹在农村进出,可以说,当前农村市场是快递物流业的一片蓝海。但是,要真正村村通快递,还需要“客货邮”等更多力量的加入,期待“公交带货”做法能够在广大农村地区复制推广,为农村生产生活和消费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不断满足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农村经济发展需求。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