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6-13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让企业“盼的”变成干部“干的” |
|
作者:
■朱波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01 |
|
|
|
|
|
|
当好政策宣传解读的“宣传员”、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的“服务员”、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络员”,要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服务思维,既要“助眼下”,更要“谋长远”。用脚步丈量服务,用服务助推发展。 企业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据报道,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安徽省阜阳市自首批105名选派干部进企“上班”后,第二批157名干部驻企跟班服务工作已全面启动。有关岗前培训及集体谈话已完成,选派干部将在六月中下旬驻企跟班服务,不领取企业薪资,通过换岗换位思考体验,切实摸清了企业的真正需求,精准有效助企纾困,促进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谈到选派干部到企业跟班服务,还得从阜阳市第二个“企业家日”活动说起。今年1月28日,有企业家参加阜阳市第二个“企业家日”活动时提出建议:“让干部到企业来”。阜阳市委、市政府作出部署,起草了《选派市县机关干部驻企体验、跟班服务方案》,并组织选派首批105名市县机关干部驻企服务,旨在当好政策宣传解读的“宣传员”、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的“服务员”、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络员”,尽己之责、倾己所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第一批选派工作已于4月30日结束,共收集企业意见建议236条,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294个,对企业发展和工作等方面提出建议241条。市委组织部已整合分类,推送给涉及到相关职能部门,跟进监督、推动企业问题快速高效解决。 当好政策宣传解读的“宣传员”、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的“服务员”、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络员”,首先要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服务思维,既要“助眼下”,更要“谋长远”。企业千千万,需求万万千。从事的领域不同、所处的区域不同、发展的阶段不同,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也不尽相同。如果图省事,用相同的办法去帮扶不同的企业,效果自然也难让人满意。这就要求跟班干部既要会听企业的诉求,也要能办、会办企业的诉求,让企业“盼的”变成干部“干的”。 其次要俯下身子倾听企业的呼声。用脚步丈量服务,用服务助推发展,走进工厂企业,深入项目现场,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才能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持续提升企业获得感、体验感、满意度。 再次要有胸怀,敢担当,不绕圈、不推诿,而是直面问题,分析原因,面对企业提出的种种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撇弃“我不会”“我不学”“学不来”的消极懈怠心理,牢固树立“我要学”“我愿意”“我能行”的担当精神。分门别类建立问题台账,积极与有关职能部门对接,实现问题收集、研判、交办、督办、反馈、销号流程化管理,确保企业问题事事有回复,件件有落实。全程跟踪、全时对接,手续一道一道地办,政策一项一项地询,难题一点一点地攻,谨防“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惟此,才能真正实现为企业排忧解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