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6-09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资产管理需练好“内功” |
优化产品满足居民投资需求 |
作者:
■郭子源杨然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91 |
|
|
|
|
|
|
当前,居民投资意愿正在回升,4月、5月银行理财规模连续上升。但需注意,受多方因素影响,从一季度数据看,居民的投资意愿仍未恢复至去年第一季度水平。接下来,要重点持续丰富、优化金融产品供给,更好满足居民投资需求,并下大力气做好投资者保护工作。 投资意愿有所回升 “一降一升”的两组数据,折射出居民投资意愿正在回升。 一方面,4月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3月住户存款的多增幅度也已明显收窄;另一方面,理财市场回暖。4月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大幅上涨,终止了近6个月的下降态势,5月银行理财产品规模持续回升。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也显示,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8.8%,比上季度增加3.3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8.0%,比上季度减少3.8个百分点。其中,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银行、证券、保险公司理财产品”“基金信托产品”“股票”,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分别占比43.9%、21.5%、15.3%。 “4月、5月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回升,这是连续多月下跌之后的反弹,是一种较为自然的市场自我修复。”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一方面,去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已完成净值化转型,它的净值波动也随之加大,但部分投资者对此尚未完全适应,大量赎回了理财产品,产品规模随之下滑。另一方面,后续随着债券市场企稳,银行理财的破净率下降、收益率回升,银行理财尤其是固定收益类产品的优势凸显出来,资金再次流向理财产品。 更好满足投资需求 近年来,在金融管理部门、市场各方的共同推动下,金融产品供给持续优化,大额存单、特定养老储蓄、养老理财等快速发展。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养老理财产品同比增长173.3%,个人养老金理财快速增长,特定养老储蓄存款已达336亿元。 “在产品方面,我们注重突出理财业务的普惠性。”工银理财相关负责人表示,高度关注居民投资、储蓄等行为变化,开发精准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不断丰富产品策略、产品形态,构建全谱系、全天候、全渠道的产品体系,帮助居民拓宽投资渠道。 接下来,如何更好满足居民投资需求?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资产管理机构要练好内功,持续提升投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金融管理部门、资产管理机构要形成合力,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切实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 “对于商业银行、理财公司来说,要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投资研究能力。”董希淼说,重点要提升对于宏观经济走势、金融市场走势的研判水平,使得自身的投研能力能够更好地与市场变化、投资者需求相匹配。 “我们按照每日、每周、每月、每季的频度紧盯市场变化,强化市场研判分析,提升投研的深度、广度与精度,提高投资决策的胜率和赔率。”工银理财上述负责人说,在投研方面,工银理财搭建了“以投研文化为引领、深度研究为基础、大类资产配置和多元策略投资双轮驱动”的投研体系,形成了“战略锚定方向、组合精细管控、策略专精投资”的多层决策架构,构建了“市场策略、组合策略、标的策略”三层策略体系。 如何高效精准地触达客户、合理引导客户的投资行为,这是资产管理机构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有效触达客户,工银理财通过工商银行财富顾问、客户经理体系以及手机APP财富社区、工银理财公众号、短视频等方式,力争在市场波动的第一时间,向客户及时传递市场信息、表达市场观点,合理引导客户的投资行为。”工银理财上述负责人说,关键在于做好投资者陪伴,帮助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健康的财富观念,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享受长期投资、逆周期投资带来的回馈。
|
|
|
|
|
|
|